回覆列表
  • 1 # 快樂老頭88311

    題主先解釋一下什麼是【上課儀式】?怎麼舉行【上課儀式】?

    題主問【為什麼現在學校連上課儀式都取消了?】,以前學校有【上課儀式】嗎?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

  • 2 # 花眼看花

    確如題主所說,以前很有價值的課堂儀式慢慢淡化以至於被徹底取消,這是很可惜的。

    比如上課鈴響起,老師喊“上課”班長喊“起立”,接著同學們鞠躬齊道“老師好”,老師再回禮道“同學們好,請坐”。這一個準備上課的基本儀式流程。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魯迅描寫過私塾裡的儀式: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

    學校裡這個課前儀式用時大約30秒,卻能有效地整治課堂秩序和振作士氣,同時也能起到“尊師重傳,禮儀教化”的作用。

    再比如集會的時候,一般由體育教師先來一番“立正,稍息,立正”,然後靜候校長或者其他領導講話。而這校長或者其他領導正式開講前必然先說一句“稍息”。這一套儀式與課前儀式的作用相似,也表達了尊師愛生之意。

    但時至今日,這些儀式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只在某些“作秀”的場合才能偶爾一見。

    儀式逐漸消亡,應該與人們處處追求“效率”有關。

    君不見,不少教師一進課堂就開講,下課鈴響後依然滔滔不絕:一節40分鐘的課,戴上帽穿上靴足足上了一個小時。應該說教師的敬業精神可嘉,但時間有了,效率真的提高了嗎?效果一定很好嗎?這都是問號。

    追求效率革掉了某些儀式的命,也催生了一些新的儀式。比如,畢業班學生的課前宣誓。不知道是不是年齡的緣故,與懷念那些老的儀式不同,筆者對這些新儀式頗為反感。比如這些課前宣誓,誓詞都寫得殺氣騰騰、刺刀見紅。學校已經不再是有薰陶、浸潤、潛移默化的書香地,早變成了快節奏、高效率的工作流水線車間。

    歌聲沒了,甚至琅琅的書聲也聽不到了。不能容許悠閒,悠然,一切只有“快快快”。

    這大概就是學校缺少人文氣息,缺少讓人留戀的魅力的一個原因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