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出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釋義】雪花飄落樹枝上,像一夜之 間春風忽然吹來,千萬棵梨樹上,梨花競相開放。
【賞析】北風一吹,大雪紛飛,漫天皆白,遍地銀裝,所有樹枝上都掛 滿了雪花,就彷彿是一夜春風至,千樹萬樹的梨花都開了一般。這滿樹 壓枝的雪花正如綻放的梨花一般,讓人彷彿置身溫暖的江南,頓覺春意 盎然。詩人巧妙地將南方春景比作北國冬景,以花喻雪,既將邊境的 壯麗景色描繪出,又表現出詩人不以為苦,反將塞外的雪景寫得如此 美好,展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後人常用此句形容雪花之美。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出處】《江雪》
【釋義】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賞析】“寒江雪”三字總結全文。說明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都是雪,而且江上也是雪。這首詩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非常冷清。詩人透過刻畫一塵不染,遠離塵世的漁翁形象,來表達作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3、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出處】《除夜有懷》
【釋義】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之客。
【賞析】僅從字眼來看,就已經足夠悲情。“亂山”、“殘雪”、“孤獨”、“異鄉”這些詞語都有悲涼的色彩,哪還像是除夕夜的景象呢?本是團聚之夜,卻獨自品味離鄉之痛,其中苦,皆在崔塗《除夜有懷》。
4、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出處】《從軍行》
【釋義】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賞析】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複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從邊塞孤城上遠遠望去,從青海湖經祁連山到玉門關這一道邊境防線。上空密佈陰雲,烽煙滾滾,銀光皚皚的雪山頓顯暗淡無光。這裡既描繪出了邊塞防線的景色,也渲染了戰爭將至的緊張氣氛,飽含著蒼涼悲壯的情調。
這兩句詩是一個倒裝句,使詩歌畫面的色彩頓時突現,同時,從地理學的角度講,站在“孤城”之上,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玉門關、祁連山和青海湖這三點相聯的千里邊防線的,這裡一個“遙望”及其所提領的空間距離遙遠的三地呈現於同一幅畫面,既是想象、誇張的手法使之“視通萬里”,又突現了戍邊將士那全域性在胸、重任在肩的歷史責任感。
5、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
【出處】宋代向子諲的《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
【釋義】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氣逼人。想那遙遠的易水之畔,應該更加寒冷。
【賞析】從此詞第一句來看,起筆極寫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氣逼人。如此大雪天征程上,詞人思考的既不是溫暖的家,也不是前村的酒舍。
“遙知易水寒。”易水(今河北),當時正是金人的後方。從此句可知詞人是懷想被擄北去的徽欽二帝。此句寫懷想,句中“知”字是眼。“知”前加一遙字,寫出其懷念之深。落一寒字,見得其體貼之切。寒字與起筆之雪漫漫照應,結構完整,頗有寓意。江南江北已大雪漫漫,燕山雪花大如席,其寒徹骨,可想而知。寒字亦暗示出二帝漠北寒冷之地,備受金人種種虐待。此句取自戰國末荊軻之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既而又倍增一份悲憤之感。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出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釋義】雪花飄落樹枝上,像一夜之 間春風忽然吹來,千萬棵梨樹上,梨花競相開放。
【賞析】北風一吹,大雪紛飛,漫天皆白,遍地銀裝,所有樹枝上都掛 滿了雪花,就彷彿是一夜春風至,千樹萬樹的梨花都開了一般。這滿樹 壓枝的雪花正如綻放的梨花一般,讓人彷彿置身溫暖的江南,頓覺春意 盎然。詩人巧妙地將南方春景比作北國冬景,以花喻雪,既將邊境的 壯麗景色描繪出,又表現出詩人不以為苦,反將塞外的雪景寫得如此 美好,展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後人常用此句形容雪花之美。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出處】《江雪》
【釋義】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賞析】“寒江雪”三字總結全文。說明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都是雪,而且江上也是雪。這首詩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非常冷清。詩人透過刻畫一塵不染,遠離塵世的漁翁形象,來表達作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3、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出處】《除夜有懷》
【釋義】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之客。
【賞析】僅從字眼來看,就已經足夠悲情。“亂山”、“殘雪”、“孤獨”、“異鄉”這些詞語都有悲涼的色彩,哪還像是除夕夜的景象呢?本是團聚之夜,卻獨自品味離鄉之痛,其中苦,皆在崔塗《除夜有懷》。
4、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出處】《從軍行》
【釋義】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賞析】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複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從邊塞孤城上遠遠望去,從青海湖經祁連山到玉門關這一道邊境防線。上空密佈陰雲,烽煙滾滾,銀光皚皚的雪山頓顯暗淡無光。這裡既描繪出了邊塞防線的景色,也渲染了戰爭將至的緊張氣氛,飽含著蒼涼悲壯的情調。
這兩句詩是一個倒裝句,使詩歌畫面的色彩頓時突現,同時,從地理學的角度講,站在“孤城”之上,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玉門關、祁連山和青海湖這三點相聯的千里邊防線的,這裡一個“遙望”及其所提領的空間距離遙遠的三地呈現於同一幅畫面,既是想象、誇張的手法使之“視通萬里”,又突現了戍邊將士那全域性在胸、重任在肩的歷史責任感。
5、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
【出處】宋代向子諲的《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
【釋義】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氣逼人。想那遙遠的易水之畔,應該更加寒冷。
【賞析】從此詞第一句來看,起筆極寫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氣逼人。如此大雪天征程上,詞人思考的既不是溫暖的家,也不是前村的酒舍。
“遙知易水寒。”易水(今河北),當時正是金人的後方。從此句可知詞人是懷想被擄北去的徽欽二帝。此句寫懷想,句中“知”字是眼。“知”前加一遙字,寫出其懷念之深。落一寒字,見得其體貼之切。寒字與起筆之雪漫漫照應,結構完整,頗有寓意。江南江北已大雪漫漫,燕山雪花大如席,其寒徹骨,可想而知。寒字亦暗示出二帝漠北寒冷之地,備受金人種種虐待。此句取自戰國末荊軻之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既而又倍增一份悲憤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