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38238679905

    中影人藝考中戲編導老師推薦: (一) 至少看一部1960年之前的影片 理由:電影這門藝術誕生於1895年,至1960年已經65歲,電影的少年與青年都在這一時期。

    看一部老片,是從發生學角度理解電影演進的最佳方式。更何況,看老片本身就是一種享受。記著要帶上一個問題,1960年之前的電影與現在的電影有何區別? (二) 至少看一部1980年之後的黑白影片 理由: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為1935年公映的《浮華世界》,至七十年代,彩色影片已成為主流。但為何之後還有人在拍攝黑白影片?這是基於怎麼樣的考慮? (三) 至少結合文學原作,觀看一部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 理由:自電影誕生,就有文學作品改編電影的傳統。但是文學語言不等同於電影語言,由文學到電影,需要一種“翻譯”。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導演是怎麼翻譯一部文學作品的?電影與原著有何不同?為什麼? (四) 至少看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 理由:相對於歐洲某些電影獎項(如戛納)的陽春白雪,精英路線,奧斯卡獎更加親民。奧斯卡的獲獎影片往往面面俱到,不走極端。刨除對奧斯卡的一些詬病,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確是電影初學者入門的最佳教材,各位要重視。(五) 至少看一部在劇作上頗具建樹的影片 理由:思考什麼是電影的劇作?這其中包含哪些東西?怎樣在影片中體現的?最好能找到電影劇本,對照觀看。找不到的給我留言,我幫你找。(六) 至少看一部在剪輯上頗具建樹的影片 理由:蒙太奇是什麼?蒙太奇就是剪輯!而剪輯絕不僅僅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組接,更重要的是,剪輯是操縱時間的藝術。要思考,什麼是一部影片的時空結構?對於敘事有何作用? (七) 至少看一部在攝影上頗具建樹的影片 理由:攝影既是藝術,也是技術。一部電影的完成需要大量的技術,你都可以不懂,但唯獨不可不懂攝影。最起碼,你也要懂什麼是長鏡頭?什麼是空鏡頭?哪個鏡頭使用了搖臂?一場戲是怎樣打光的? (八) 至少看一部在美術上頗具建樹的影片 理由:觀影時,思考什麼是電影色彩?主角的人物造型有何特點?與其他人有何區別?為什麼? (九) 至少看一部長紀錄片 理由:電影有佳片和爛片之分,但紀錄片沒有,紀錄片是少有的平均水平極高的片種。一部紀錄片往往關注的是一人,一事或一物。觀影時,思考影片是怎樣將人、事、物層層剝開並呈現出來的? (十) 至少看一部有關電影製作的紀錄片 理由:作為一個專業食客,不僅要會吃豬肉,還得知道豬怎麼生出來。作為一個意願成為專業電影人的你,顯然,你得知道一部電影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十一)至少看一部禁片 理由:思考,這部影片為何被禁? (十二)至少看一部在商業取得巨大成功的影片 理由:電影是藝術,是技術,也是商業。一部電影的成功不僅僅是電影本身的成功,還需在其他地方下功夫。無論你是否喜歡這部電影,請看完它,並思考它何以票房大賣?除了電影本身,還有哪些因素促使它能成功? (十三)至少看完一個導演的全部影片,尤其要重視他們的處女作。理由:有時,一個導演是在風格上一以貫之,我們能透過某些特點一眼識別出他(她)的影片。但有時恰恰相反,導演的前後期作品風格天差地別。是什麼造成了這種變化?又是什麼維持了導演的風格?他們是什麼樣的人,電影的哪些東西體現了他們的性格?等等。(十四)至少看完一部爛片 理由:作為一個影迷,你可以罵一部片子爛。但現在,作為準專業人士,要思考爛片到底爛在哪?有哪些爛可以被原諒?又有哪些爛,你可以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十五)至少看一部以藝術家為主角的影片 理由:藝術家的生活或許並沒有你想象的光鮮,尤其在其早期求藝階段。觀看此類影片,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明白,自己將來有可能面對什麼。(十六)至少看5部在藝考年上映的院線影片。理由:類似於考政治要背時政常識,緊跟院線上片的步伐,是必修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蟹腮下的肉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