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和Auto
-
2 # 武漢中升星輝
初次見面,我覺得這臺DENZA X 頗有幾分凡爾賽的味道。簡潔圓潤的外觀設計之下,用點滴細節透露著它顯赫的身世。沒錯,我說的就是那三處 Styled by Mercedes-Benz。它並沒有像兄弟車型那樣直接把 4.6s 破百的成績高調地張貼在車尾,來彰顯自己的效能,而是用汽車發明者的銘牌低調地告訴別人「我很高貴」。
梅賽德斯的加持給這臺DENZA X 加入了獨特的設計基因,整臺車採用大量曲面和曲線的設計,雍容華貴的氣質油然而生,空調出風口周圍以及輪轂的造型設計都與DENZA logo 的水滴造型相呼應。
為了能讓大家感受這臺車的設計細節,我和小夥伴把車洗乾淨後停在地庫的燈光下,我發現在不同的角度和光影變換下,DENZA X 會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
學過設計的朋友或許知道,用面來表達設計遠遠比用線勾勒要難得多,DENZA X 的車身側面沒有任何腰線,僅透過一個曲面來營造車身的力量感。燈光投射在車身上倒映出 S 形的線條,隨著角度的變化,呈現出的線條就好像流水絲綢般在車身上光滑地遊走。
這樣看似簡約不簡單的設計,我覺得是非常考驗設計師的功底的。
DENZA汽車不存在是否有望翻身的說法,這一品牌存在的價值被曲解了。
戴勒姆賓士與比亞迪合資成立DENZA汽車為2012年,截至目前這一品牌只推出過一臺純電動MPV,以唐Dm為基礎改造的DENZAX還沒有上市。這七八年的時間DENZA一直在虧損但是兩方不僅熱情的注資而且均沒有推出新車的動作,這點足以說明DENZA汽車對於兩方的價值並不是帶來多數銷量,而是作為儲備與合作的紐帶。
比亞迪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有絕對技術領先優勢,在2008年推出F3Dm的階段自主品牌連內燃機都沒鬧明白,而比亞迪在2003年成為全球第二代電池供應商時就已經規劃了這種車型。可以說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為的是20年後的電驅時代,在十幾年前已經預測到燃油車已接近尾聲。提前20年儲備動力電池的技術,提前十幾年研發電機電控,這種戰略眼光獲得了諸多知名車企的青睞。
但是比亞迪汽車在電驅領域雖然有技術優勢,然而在整車製造品控環節、底盤懸架的調校等方面肯定存在嚴重不足,作為一個跨界造車的企業必然缺少積累。所以比亞迪汽車也需要一個老牌車企在這些方面提供技術支援,丟擲橄欖枝的賓士汽車則成為首選項。客觀的評價賓士底盤團隊進駐前後,王朝系列的老款秦的操控感是從有形無神一躍達到形神兼備的高水平,這就是比亞迪需要賓士,同時也需要與賓士合資成立DENZA的原因。
賓士汽車在百年內燃機汽車時代無疑是巨頭,但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儲備卻是幾乎空白。而從零開始研發生產三電系統同樣需要很多年的積累,同時要付出極大的成本,這對於一度陷入危機的戴勒姆賓士而言是無法承擔的。所以這一企業需要尋找一個潛力股合作,有技術有眼光的比亞迪則成為其理想物件。於是兩方最終成立DENZA確定了戰略合作關係,賓士為比亞迪提供整車製造的技術支援,而比亞迪的三電技術隨時可以成為賓士進駐新能源領域的殺手鐧;而DENZA作為新生品牌存在的意義象徵性更大,說白了就像一個技術交流的平臺,所以這一品牌的銷量如何或品牌影響力有多大並不是那麼重要。
不過DENZAX這臺車的出現已經預示了賓士將要轉型了,這臺唐Dm的換殼車綜合性能無需贅述,是否能翻身也很容易判斷。因為近兩年造車新勢力品牌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且其中一些品牌也獲得了理想的銷量以及影響力;那麼DENZA作為兩大巨頭技術背書的“老新勢力”品牌是不是更容易被接受,而且這臺車已經劃歸到賓士渠道銷售,品牌知名度以及定位可以輕鬆的達到目標。所以DENZA早期被邊緣屬於刻意為之,後期想要翻身只是看比亞迪賓士是否需要,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