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465dgh2dfhdfg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賽龍舟將成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專案。  傳說,很久以前,西岸沒有河流,只有一條又小又髒的水溝。一天,有個打魚人在水溝裡網住了一條小蛇。這條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閃耀的鱗片。當漁人把手觸向鱗片時,蛇眼裡閃著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憐。漁人頓生惻隱之心,撫了一下它的鱗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溝。誰知那九片鱗忽然落了,小蛇長身而舞,化為一條小龍。原來,它是一條上天的神龍,因觸犯了天條,受玉皇大帝處罰,變成這模樣,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鎖─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閃耀的鱗。玉皇曾言:“這鎖要開啟,除非得到人的陽氣。”剛才漁人無意中竟打開了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小龍為了感謝漁人,在水溝裡不停地翻動,並從口裡不停的噴出水來,灌注在小水溝裡。慢慢地,小水溝變成了大河(也就是現在的西岸河),河水為西岸帶來了五穀豐登。為了紀念這條神龍,人們把沿河的村子稱為龍頭寨,上龍首等村。在神龍昇天這一天,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以示慶賀。

  • 2 # 使用者6714470155983

    龍舟節是苗家村寨舉行的一項節日活動。每個村寨都專門製作了一兩隻龍船,停放於蓋瓦的長廊形船棚內,等到節期下水劃賽。

    苗族人民的龍舟節歷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間徐家幹著的《苗疆聞見錄》記載說:“苗民好鬥龍舟,歲以五月二十日為端節,競渡於清水江江寬水深處。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龍頭,後置鳳尾,中能容20多人。短撓激水,行走如飛。”

    關於龍舟節,苗族人民傳說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在遙遠的過去。江河邊住著一個名叫保的苗家漁民,他有一獨子名叫九保。一天,他帶著獨子下河打魚,突然陰霾遮天,狂風大作,江河巨浪拍天,從深潭中躍出一條惡龍把九保拖進龍洞,保悲痛萬分,於是潛水人洞尋找。見龍已把他兒子殺死,並把屍體當作枕頭酣然入睡了。保憤怒已極,決心為兒子報仇。他上岸拿了火鐮、火草再次潛入龍洞,趁惡龍酣睡時放火將龍燒死。龍洞的煙霧瀰漫整個地區。此時,大雨滂沱,一連九天九夜,天昏地暗,大家很是發愁。當時有一個婦女帶著孩子摸黑到江邊濯衣。天真的孩子將她媽媽的捶衣棒在水裡劃上劃下地嬉戲著,嘴裡唸叨著:”‘咚咚多!咚咚多!”誰知他這一喊,天上頓時雲消霧散,東方萬道霞光,一輪鮮紅的太陽高高地升起來了,大家高興得歡呼雀躍。隨後,人們看到被燒死的惡龍飄浮在水面,便先後趕到江邊分龍肉。勝秉寨最早發現,分得龍頭(也有說龍頭先分給不畏龍威、殺死惡龍的保);施洞去晚一步,分到了龍尾;楊家寨也去得較晚,只分得龍腸子。(因此,楊家寨的龍舟均塗以深綠色,算是青龍。)當人們把龍肉分走之後,那惡龍便託夢對大家說:“我喪了老人的獨子、我已賠了生命。但願你們老少行好,用杉樹仿照我身軀,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帶劃上幾天,就像我活著時一樣在江河嬉遊,我就能興雲作雨,保你們五穀豐登。”這個夢傳開後,人們議論紛紛,都說龍被降服了,仿它製作來劃,能得雨水,保住豐收,二者兼得,有何不可?起初,他們做幾隻船試劃,果然遇有大雨,於是各寨都做起龍船來了。人們商定在農曆五月初五初六……這時正值農事大忙季節,妨礙生產,於是各寨又互相協商,除勝平、平挑按五月初五劃船外,平寨改為農曆五月二十四日,塘龍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定為“分龍”的二十六日。後來,龍舟節活動便按這樣次序流傳於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堅強母親風雨無阻背子求學,篤定“上學是唯一出路”,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