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社會歷史觀
-
2 # 歷史的小學生
咸豐帝的一生可分為兩個節點,一是即位之初,二是太平天國興起之後。即位之初,咸豐帝很想有所作為,求賢才,罷墨吏,興教育,重農業,國家有振作之象。名臣林則徐、江忠源、李棠階等相繼受到重用,穆彰阿、珂善等奸臣相繼遭到罷免。但是,他剛即位僅十月有餘,滿清王朝就爆發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國運動。清軍一觸即潰,被太平軍打得節節敗退。出廣西、入湖南、進湖北,克漢陽、佔漢口、平武昌,所向無敵。咸豐帝即位的第三年二月十日,太平軍佔領了南京,建立了政權,分佈了綱領,與滿清王朝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咸豐帝除了要應付軍事上的失利,還要解決軍餉上的問題。道光帝駕崩時,國庫裡只有一百八十七萬兩庫銀,由於鎮壓太平軍起義及賑災等,清王朝的財政狀況非常糟糕,兩個月的軍餉都發不出來,完全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咸豐帝為了解決財務之急,採取了熔化內務府金鐘,開捐例、賣官鬻爵、鑄大錢、發行官票和錢票、推行厘金制度等辦法,終於籌到了一億七千萬兩的軍費。這些辦法雖然一時解決了清政府的當務之急,但是大大增加了百姓的負擔,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矛盾。太平天國運動是清王朝建立後史無前例的農民大起義,來勢之猛,涉及之廣,前所朱有。直到咸豐帝駕崩,都未能撲滅太平軍運動。而太平軍運動也就成為咸豐帝終其一生揮之不去的惡夢。
當咸豐帝被太平軍攪得身心疲憊之機,英法聯軍又在咸豐六年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得咸豐帝疲於應付,終日長嘆。英國要求全國修改《南京條約》,美國要求修改《望廈條約》,遭到咸豐帝拒絕。於是,英國決定製造一個藉口向中國出兵。英國藉口“亞羅號事件”主動挑起戰爭,法國在英國的串聯下也加入了對中國的戰爭。英法聯軍五千人進攻廣州,兩廣總督葉名琛不作準備,被英法聯軍俘獲,後被押往印度加爾各達,並最終死在那裡。接著,英法兩國又聯絡美、俄兩國共同向清政府施壓,要求清廷派全權大臣在北京或天津舉行談判。美、俄兩國佯裝調解,勸清政府接受英法的要求。咸豐帝寄希望於美、俄,沒有做任何戰爭準備。不久,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大沽炮臺,俄國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國璦琿條約》,割去了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咸豐帝在列強的壓力下,只好與英法美俄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退出天津,之後,卻因為進京路線再次與清政府發生矛盾。咸豐九年六月二十五日,英軍突襲大沽炮臺,清軍奮起抗擊,擊沉、擊傷敵軍戰艦十艘,斃傷敵軍六百餘人,英軍艦隊司令何伯也受重傷。英法聯軍不甘心失敗,集結兩萬五千餘人再次殺向中國。1860年四月,佔領舟山,六月佔領煙臺,封鎖渤海灣,完成了進攻天津、北京的部署。八月十二日,英法聯軍向天津進攻,六天後佔領天津。九月十八日,英法聯軍佔領通州,二十一日攻陷八里橋。咸豐帝倉皇失措,逃往承德。逃跑當天,他只吃了兩個雞蛋,第二天也只是吃了幾碗小米粥。十月十三日,北京陷落,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分別與英法兩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十一月十四日,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中國四十萬平方公里土地。
咸豐帝自即位之初,就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長期以來憂心忡忡,加上他本來身體不好,又沉迷酒色藉以排解煩惱,在承德又染上了鴉片,患上了肺病,健康狀況更加惡化,經常痛洩嘔血。
咸豐帝先後有三位皇后,妃子十二名,還不滿足。英法聯軍進軍北京時,他還命人四處尋找漢子,充實後宮。為了女色,咸豐帝不顧九五之尊,公開與陸御史爭奪妓女朱蓮芳,把山西寡婦曹氏召入宮中,並在圓明園中以四名女子以春為名授予名號,分別是杏林春、海棠春、牡丹春與武陵春。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咸豐帝沉迷酒色是為了排解巨大壓力的國事,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他本性中就是一個好色之徒。如果他真的正直莊重,勵精圖治,面對內憂外患,當然會把酒色摒棄腦後,而一心勤於國事,也定不會導致“大局糜爛,不可收拾”的困局。
回覆列表
咸豐帝英年早逝與慈禧是沒有關係的,他的病是由於多種病因綜合導致的。我們可以簡單分析一下咸豐帝的病因:
1.咸豐帝是早產兒,身體虛弱,常年生病。 這一點其實大家應該能理解,由於先天發育不足或者營養不夠而導致的疾病從理論上來說會伴隨一生,難以根治。所以儘管咸豐帝出生後被保養的很好,並未面臨過危險的時刻,但是他的免疫力是比常人要低的。
但是,早產只是咸豐帝體弱多病的一個原因,其根本還是在於他後期享樂損害了身體。
2.鴉片這種毒品,會加劇對身體的損害。據記載表明,咸豐帝一直有吸食鴉片的習慣,我們都知道,這種東西會上癮,而且情況會越來越嚴重。那麼免疫力低下的咸豐帝,非但不注重調養,還沾染了此等毒物,身體的狀況可想而知。
3.咸豐帝還有酗酒的習慣,當然,這與他貪戀美色也有關係。懷抱美人,醉生夢死,這就是後期咸豐的真實寫照。
我個人認為,咸豐帝前期體弱是因為先天發育不良,但是後期加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好色和不良習慣,而不是操勞過度。但是慈禧在這時不算是重要的人物,頂多是姿色驚人罷了,咸豐帝自然不是全身心放在她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