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鷹鴿分析
-
2 # 銳度何老師
殲31機體小,航程短一直為人所詬病。但國內也有一些人對它有著比較深厚的感情,一直在想方設法的為殲31找出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推。安兩臺中等推力,體積稍小的渦扇19,似乎跟殲31的身板更匹配。
然而,這是一個餿主意。
這些人忽略了一個常識:一架戰鬥機,安裝兩臺發動機,它的推力並不是一臺發動機的兩倍,而是提升30%。
中國的中推渦扇19和重推渦扇15都還在保密階段,都是傳聞級,咱們也不用太細緻,不用太較真,用一些網路資料也能說明問題。
渦扇19的推力是11-12噸,咱們按12噸算,安裝兩臺渦扇19,對飛機產生的實際推力是18噸,而不是24噸。而渦扇15一臺發動機的推力就剛好是18噸。兩臺渦扇19的推力等於一臺渦扇15。
渦扇19的重量是1噸多,咱們按最低1噸算,兩臺渦扇19的重量是2噸。而一臺渦扇15的重量是1.6噸。
賬算明白沒?
你用2臺渦扇19產生的推力和1臺渦扇15是一樣的。但是2臺渦扇19的自重要遠大於1臺渦扇15。而發動機自重大,就必然油耗高。繼而導致機動性下降、航程下降。2臺渦扇19的價格也肯定會超過1臺渦扇15。
殲31裝中推,按照老百姓的話就叫:倆不頂一個。推力相等,價格更貴、體積更大、品質更重、油耗更高、航程更短、機動性更差......
所以殲31想改也不外下面3條路:1,雙發改單發,裝1臺渦扇15。這樣最為均衡。當然,這樣一來改裝的工作量很大,需要時間。但是,對於殲31來講,這麼多年都過去了,也沒啥好著急的。安1臺渦扇15,殲31的機動效能會高於現在,也高於2臺渦扇19:重量更輕,體積更小、油耗更低,相應的航程還會再增加一些。而殲31目前最大的短板其實就是航程短。這樣改價格還低。
2,機體稍微放大,裝2臺渦扇15。機動性超級狂暴。殲31畢竟還是定位制空型戰機,是用來跟敵方戰機廝殺的,對機動性的要求還是很高。用2臺中推,換來的效果只能是平庸。要是安2臺重推,以殲31的身板,機動性會非常可觀。
3,去年中國的向量發動機就已經安在殲10上拿出來秀了,以中國的性格,能拿出來表演,那肯定是已經相當的成熟。把這款向量發動機安殲31上,效果也能不錯,容易搞出個空中小飛碟的效果。當然,這樣改就可能走攻擊機的路線了。
現在殲31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為什麼?平庸!如果它再安裝了兩臺中推,那就是在平庸的路上走的更遠了。
殲31不是多用途戰機,也不是攻擊機,它的定位是制空型戰機,用來打空戰的。這種戰機追求的都是極致效能,都是唯恐發動機不給力,還敢上中推?就別把殲31和渦扇19往一起湊了,渦扇19壓根就不是給它準備的。
-
3 # 航空之家
目前,殲-31驗證原型機使用的是俄羅斯RD-33渦扇發動機。RD-33渦扇發動機是俄羅斯在1968年開始研製,主要搭載於米格-29型戰鬥機。1973年試車,1981年量產,目前除了供殲-31驗證原型機使用外,其改良型號還搭載於中國和巴基斯坦聯合設計的梟龍戰鬥機。隨著時代的發展,RD-33已經逐步落伍,殲-31如果想在艦載機中取得一席之地,發動機的升級勢在必行。
-
4 # 海事先鋒
殲31戰鬥機換裝渦扇19也很難成為中國海軍的艦載機,這和他換裝什麼樣的發動機沒有關係,殲31最大的問題是尺寸小,功能差,不符合海軍對於海上機動作戰的需求。至於渦扇19中等推力發動機,已經是中國在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上發展的第三個型號,今年有才剛剛完成了地面測試,至於他何時能夠進入部隊服役還不好說。
下圖為中國四川的航發研發團隊,他們身後就是網傳的渦扇19發動機。
阻礙殲31成為艦載機的最大問題殲31戰鬥機的最大問題就是小。小也許更加靈活,但是在實際當中,小帶來了很多的問題。首先,小就意味著航程短,殲31雖然在珠海航展上有過自己飛行3000多公里趕到航展現場的“壯舉”,但是細究起來,這也只不過是一個空載、滿油下的直線轉場航程,實際上,殲31的最大作戰半徑不會超過1000公里,因為殲31的尺寸和米格29接近,發動機是和米格29完全一致的RD33發動機。
上圖為殲31戰機,下圖為殲20戰鬥機,和殲20比起來,殲31實在是太小,因而搭載裝置的完整度不如殲20,單機作戰能力較為有限。
圖為殲31的二號機,可見其淡綠色的腹部彈倉佔據機腹面積比例非常大。
殲31的小還帶來了功能不全的問題,艦載機的功能一定要完整,因為航母的載機數量和出動量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艦載機規模,有限的出動架次,實現想要達到的作戰目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決定了艦載機的優秀與否。以美國的F14戰鬥機為例,作為重型戰鬥機的他功能性較好,他不但可以執行遠端的截擊作戰任務,還能夠掛載足夠多的攻擊彈藥執行對地、對海的攻擊任務。
上圖為美國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下圖為美國F35C彈射型戰鬥機,這兩款戰機都因為尺寸太小影響了戰鬥力的發揮。
殲31小,是中型戰鬥機,意味著他掛載武器數量、品質都比重型戰鬥機要差,總體作戰能力恐怕難以對抗敵人的同代陸基戰鬥機,會讓航母的攻擊威力和自由度大大受限,艦載機攻擊優勢的喪失,意味著航母只能夠執行制空打傘的任務,這對航母發揮作戰價值有很大的影響。
殲31並不是一架很好的五代機美國的F35已經開始大量的生產交付,世界上已經有英國、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等國開始接收F35戰鬥機,俄羅斯也研發成功了蘇57戰鬥機,世界戰鬥機發展進入五代機對抗時代就是眼下已經發生的事情。作為一款五代機,殲31並不是優秀的那一個,他沒有側彈倉,和F35一樣無法執行格鬥空戰任務,他沒有三面式雷達和EODAS、EOTS合成孔徑系統,他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也較差。
圖為殲31艦載機設想圖,這樣的畫面只有在殲31放大機體為重型戰機後才能實現。
因為腹部彈倉空間有限,他還需要外掛武器作戰,這和F35是一致的,如果外掛武器,他的隱身能力會大打折扣,而隱身不好的五代機肯定不是優秀的五代機,隱身是五代機最大的特徵。正因為如此,殲31對比美國F22和俄羅斯蘇57,對比中國自己的殲20,他都難以稱得上是合格的新一代戰鬥機,而且在作戰中難以取得優勢。
圖為殲31艦載戰鬥機設想圖,網友的設想是美好的,殲31成為艦載機唯一優勢也就是搭載數量能多一些了,但是在出動架次有限的航母上提高戰鬥力的最好辦法,只能是使用重型戰機。
改進後已經不是殲31如果我們強行擴大殲31的尺寸,給他增加所需要的大孔徑三面式有源相控陣雷達,為他增加側彈倉,並且擴大腹部彈倉容積,並且進一步改善他的動力系統,換裝推力更大、壽命更高的WS19,甚至是WS15發動機,實質上讓殲31變成一架重型戰鬥機,就像是美國對F18戰鬥機的改造所做的那樣,把中型飛機改進為重型戰機,取得想要的技術指標和效能,那我們得到的那架戰機也不會是殲31了。
圖為殲31艦載機設想圖,放大機體對氣動和飛行特徵影響很大,放大後的殲31就不再是殲31了。
所以我們說,除非把它改的變成重型機,變成不是殲31的新型戰鬥機,那他還有機會成為艦載機之外,他根本不可能以現在的狀態成為海軍的艦載機,小是殲31最大的問題。
-
5 # 尖端防務
FC31的定位是低端中型五代機
FC31裝備的發動機比較落後,影響了FC31的效能。那麼換上渦扇19後,效能是否會有很大提升,成為最強艦載機?要想搞清楚這個事情就要先搞清楚FC31的前世今生。FC31從何而來?FC31是沈飛所2007年在競爭空軍第五代重型戰鬥機失敗後,為了維繫設計團隊而自籌資金自研的專案。既然競爭不了高階重型機,沈飛所自然就將其定位在了低端中型五代機的位置上,這個定位一旦確定,很多東西就已經確定下來了。
第一個是中型,這個頂層設計一確定就決定了FC31不可能上艦了。因為中國航母需要的艦載戰鬥機必然是高效能重型戰鬥機。我們的航母一出家門口就會在第一島鏈遇到對手的五代機,不光有數量眾多的F35,最重要的是會遇到最強的對手F22。這就決定了中國航母上的艦載戰鬥機對標的標杆是F22,不是F35。FC31作為一箇中型戰鬥機在同F22這樣的重型戰鬥機對抗時,是很難佔據上風的。
首先是近距離空戰能力是註定不如F22的,因為中型機不可能有專門的格鬥彈彈倉,如果設定格鬥彈彈倉,中央彈倉的利用率會很糟糕,這與其定位是有牴觸的。因為五代機的高低搭配和四代機有本質不同,四代機的高低搭配是效能高低上的搭配,而五代機的高低搭配是功能上的不同搭配。以美國為例,F22負責制空,F35負責對地攻擊。雖然F22也可以勉強使用GPS制導武器對地攻擊,但紅外和鐳射制導武器是用不了的。而且F22既沒有EODAS也沒有EOST,甚至連頭盔顯示器都沒有,非要用就必須外掛吊艙,F22現在還沒開發這個功能,而且這會破壞隱身外形。F35雖然可以內建近距格鬥空空彈,但是無法發射前鎖定,採用發射後鎖定的話,目前技術上還沒搞定。否則就得外掛,一樣會破化隱身外形。FC31遇到的情況也一樣。沒有內建格鬥彈彈倉,近距離空戰能力就無法和F22對抗。這個在確定中型機的定位時就已確定了。
另一問題是雷達、電子戰裝置口徑小,發射功率沒法和重型機PK。因為五代機都是有隱身能力的,同代機之間空戰,是先從超視距空戰開始的,雷達弱沒法先敵發現就先天弱勢了。如果還沒發現對方就被對方先發現,對方的中距空空彈立刻就會打過來,中型機的生存高率就不高了。而且在航母上是很難再來個高低搭配,再搞個重型機負責制空的,這和陸地上不一樣。電子戰裝置今天也變得非常重要,發射功率小就非常弱勢了。
再者就是腿短,載彈量小。FC31的作戰半徑是1250公里,對於一個21世紀二十年代才開始研製的艦載機來說,這個已經算是比較差的了。雖然FC31的彈倉尺寸不算小,但是是否能滿油滿彈在航母上起飛仍然要打個問號。最起碼在改進潛力上中型機和重型機是沒法比的。
然後是低端這個定位。因為低端,所以在氣動設計上,殲-31沒有采取激進的設計,採用的是常規氣動佈局。這個氣動佈局就決定了,FC31的機動性會比較差,短期內沒法超巡。
FC31被髮動機拖了後腿
因為作為一箇中型機,國內在動力上是沒有多大選擇餘地的。殲-31首飛時用的是中國產的WS13,最多服役時用WS13E。無論WS13還是WS13E,推重比都達不到10,以FC31的氣動設計,根本沒法讓殲-31實現超巡。至於WS19,推重比可以超過十,但是現在剛開始試飛沒多久,等到能用至少要三、四年以後了。這就意味著短期內超巡是沒指望的。即使將來用上WS19能夠超巡了,FC31相對與F22仍然沒有什麼優勢,因為兩者氣動佈局都差不多,FC31再優化在氣動設計上也很難取得多大的技術優勢。而且WS19要完成基本的試飛,然後才有可能再裝備向量噴口。這樣具備向量推力能力就更晚了。對於海軍來說這個根本就等不起,因為003航母年底就要進船塢了。
實際上動力上的落後已經嚴重拖了FC31的後腿。然而,即便WS19沒拖後腿,FC31也根本不可能成為最強艦載機。沒法確保在空中機動性上能夠有效對抗F22。這和J20的情況完全不同。J20裝備的發動機雖然比較落後,但是並沒有影響超巡能力,也沒有影響空中機動效能。因為能不能超巡,不光要看發動機,還要看氣動設計。
對J20來說,鴨式氣動佈局在氣動阻力上是佔有很大優勢的。因為鴨式氣動佈局在零升力狀態下是沒有配平阻力的,這和常規氣動佈局完全不同。常規氣動佈局中重心在前,機翼產生的升力在中間,平尾產生的升力在後。整架飛機要想保持平衡,平尾產生的升力一定是負的,為了產生負升力必然就會產生配平阻力。而對鴨式氣動佈局來說完全沒有這個問題,鴨翼產生的升力是正的,重心在中間,機翼產生的升力也是正的,三者達成平衡,不存在配平阻力問題。
對J20來說,鴨式氣動佈局還可以起到減小機翼載荷的作用,能夠進一步減小機翼面積,以進一步減小阻力。因為J20有兩個渦流發生器,一個是鴨翼,另一個是鴨翼和機翼之間的機身邊條,這兩者結合能夠產生更強大的渦流,因為鴨翼的展向尺寸比FC31的進氣道側邊嵴尺寸要大得多,導致鴨翼渦尺寸更大,連機身邊條產生的渦流都比FC31進氣道側邊嵴產生的渦流強大。而且鴨翼下方的氣流壓力大,在鴨翼渦流經機翼和機身上方時能不斷向渦流補充能量,使渦流的強度遠遠超過FC31。在這方面FC31和F22情況類似。J20的小展弦比機翼翼根部分更長,可以更充分的利用渦流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機身也能夠獲得比FC31和F22更大的升力,相對而言J20的單位面積機翼載荷就會更小。這也是鴨式氣動佈局的升力係數要高於常規氣動佈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也是鴨式氣動佈局空中機動效能更高的重要原因。這樣就可以適當減少機翼面積以減少阻力,以平衡發動機效能的不足。實際上F22的機翼面積為78平方米,J20為68平方米。J20的機翼面積更小一些,所以在氣動阻力上,採用鴨式氣動佈局的J20是有很大優勢的。在阻力系數上J20可能佔據百分之十幾的優勢。
J20目前裝備的向量版WS10B推重比只有8.8左右,但因為採用了高推核心機,中間狀態推力仍然可以達到10噸左右。關於WS10B的推力,2018年4月份,深圳衛視在介紹J10C服役的新聞中曾公開過WS10B的效能,稱中間狀態推力超過90千牛,加力推力為144千牛。中間狀態推力超過90千牛,但是到底超多少呢?根據通常戰鬥機中間狀態推力和加力推力之間的關係,WS10B的中間狀態推力在97千牛左右,也就是9.9噸左右的推力。這樣的中間狀態推力在加上J20優秀的阻力系數,J20完全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並且配備了向量噴管的WS10B可以確保J20的空中機動能力不輸F22。為何中國下一代艦載戰鬥機一定是J20
有觀點認為FC31上艦會有數量優勢,這個其實是不存在。因為有人算過,以遼寧號航母的甲板面積為準,無論最大回收狀態還是最大起飛狀態,FC31也就比J20多載一架。就算航母排水量擴大一倍,也不過就是多裝載2架,數量上並無優勢。
目前,中美之間衝突摩擦加劇,臺海局勢風險上升。在這樣的當前環境中,中國海軍必須儘快建立起強大的航母作戰力量,確保有能力面對任何外部風險。對中國海軍來說,航母作戰力量建設必須要快,作戰能力必須要強。這個時候如果選擇的艦載戰鬥機短時間不能超巡,近距空戰能力不行,綜合作戰能力不能確保可以和對手有效抗衡。這樣的選擇是無法跟國家交代的,在民族復興的緊要關頭,沒有人可以承擔這樣的歷史責任。FC31的命運實際上在沈飛所競爭重型五代機失利的時候,一切就已經註定了。FC31從誕生那一刻起就只能定位在中型低端機的位置上,這樣的定位從頂層設計上就足以確保FC31不可能成為中國海軍的艦載機,最強就更不用提了,這和渦扇19本質上沒有任何關係
-
6 # 天下布武
不管怎麼說,FC-31“涼”的可能性並不大,畢竟沈飛已在揚州專門為其新建立了一個研究所,而且它還有一款專屬的渦扇-19發動機!所以,未來FC-31“鶻鷹”換裝渦扇-19之後轉正成為海軍艦載機啟用編號“殲-35”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
7 # 大志遠思想空間
殲31配備渦扇19,當然是最強的戰鬥機,問題是殲31在哪裡?渦扇19在哪裡?
殲31是被人們叫成的,但他不是FC31,公開是沒有的。FC31叫中國戰鬥機31,是出口型號,高於技術驗證機,低於型號驗證機。只有傳說中的渦扇19成功了,再出現的型號驗證機,經過試飛才會出現原型機,這才是部隊認可的戰鬥機。
從此以後殲31的型號驗證機頻繁試飛,然後非飛原型機,最後飛的是定型戰鬥機,然後才開始生產,他才有正式的名字叫殲31。現在那個時候還沒有到來,我們都期盼著。
殲31配的發動機肯定就是渦扇19,推力最少達到11噸,推動比達到10,也就是說本身品質達到1.1噸,西方發動機都在一噸以下。這個噸位要大於一般的中型發動機,屬於中重型發動機了,過了1.5噸就是重型發動機,而美國的F35也是這麼發展的。
美國的F35的單發,安全先放在一邊,單發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戰鬥機變肥了,就像肥電。因為發動機是圓的,推力大必須變粗,如果比較細就去掉了渦扇變成了渦噴,費油的問題又來了。所以F35必須用渦扇發動機,為增加推力必須變粗,增大進氣量,同時阻力變大,這也是F22為什麼不裝F135的根本原因。
所以中國的殲31裝備雙發是有道理的,這也是單發的F35叫肥電的原因。殲31的主要任務就是控制制空權,殲15或者以後的殲15S變成了主力攻擊機。
為什麼不用殲20呢?因為太重了,現在已經達到了30噸以上,為了上艦必須加重兩噸以上,發動機又成了掣肘問題,所以殲20雖然好,但航母上不太適合,太重了,彈射沒問題,但對飛行員損傷太大。
-
8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所謂的“殲31”離最強艦載機的差距並不僅僅是發動機問題。
首先還是要強調一下,無論軍迷們的期待有多高,目前沒有所謂的“殲31”,這款由沈飛方面自籌資金上馬的飛機在目前官方宣傳口徑中還是定位於專供外貿的四代機,獲得了FC-31的外貿編號,“殲31”是軍迷萬分期待之下以訛傳訛、約定俗成的叫法。
雖然自2012年首飛以來就備受期待,很多軍迷也將這款雙發中型隱身戰鬥機與F-35相提並論,期待它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就像F-35之於F22。但是,這樣的呼聲一直沒有轉化為軍方的立項。沈飛方面也一直不遺餘力的向軍隊使用者推銷,雖然空軍方面有了寶貝疙瘩殲20後一直看不上這款不高不低的中型機,但是作為一支有著遠大前程的海軍艦載機部隊,卻對四代機有著不同的要求,FC-31這樣的中型機天生具備良好的艦機適配性。很多大佬傳言,以FC-31為基礎進行深度發展的方案已經獲得中國艦載隱身戰鬥機立項,並且有了一個全新的編號:殲35。
對於31上艦的傳聞,已經流傳了好幾年,筆者的意見是:大家耐心等待就好,相信軍隊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回到31這款飛機,很多軍迷不看好它,其中發動機是“原罪”之一。目前狀態的31使用的是衍生自RD33的渦扇13型發動機,技術水平還是停留蘇聯上個世紀70年代。
雖然在四代機時代平臺機動能力重要性下降,但是“燒劈柴”肯定是不行的,這也是31飽受詬病的原因之一。可是話又說來,中國哪款飛機不受發動機拖累呢?
從目前網上流傳的訊息來看,31(殲35)的動力方案可能與殲20一樣,分為過渡方案和終極方案兩步走。過渡階段使用渦扇13增推型,對應殲20的99M1或者渦扇10B,終極解決方案是渦扇19,對應的就是渦扇15。
中國正在研發的先進中推並不是祕密,官方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曝光,但是傳說中的渦扇19如同渦扇15一樣,任何技術細節都沒有曝光。
至於上圖這種“言之鑿鑿”的曝光,大家看看就好,不必當真。但是從中國航發目前的基礎和型號研製歷史來看,對於渦扇19的效能指標不宜高估,能達到F414或者EJ200就燒高香了。或者說,最大加力推力9.5噸、推重比接近10,且不論使用壽命和可靠性,對於31來說就很不錯了。
但是即便使用這樣的渦扇19,31也難言最強艦載機。目前最強艦載戰鬥機毫無疑問是當前唯一艦載四代機F35C。
美國研發的下一代自適應發動機核心機已經交付測試。雖然咱不能妄自菲薄,但是在航發上跟美帝爭長短顯然還不到時候。
當然,31和F35在設計取向上並不一致。F35本質上是一款“三分制空、七分對地”的攻擊機,為了保證大航程和大載彈量,把自己搞成了又肥又厚的胖子,一定程度上犧牲了機動性,尤其是高速機動性。
目前階段的31卻仍然突出制空效能,纖薄的機身賦予其更好的氣動效能,使用渦扇19後在機動效能方面有望超過F35,這也是31總師孫聰在公開場合表示31空戰效能超過35的底氣之所在。
但是,正如某大佬所說,四代機時代機動性只是決定一款飛機的效能下限,而隱身和航電及配套的武器才決定其效能上限。且不說31為了上艦必然需要付出不菲的結構和重量代價,必然會影響機動效能,而且目前的31在隱身和航電及武器配套方面還需要還長一段路要走。
雖然大家都能看出31的設計遵循隱身原則,但是筆者一直搞不明白一點:為什麼從來沒有見過31掛龍勃透鏡的照片?而在航電系統和武器配套方面,現在的31八字還沒一撇。
對於F35,中國軍迷一直對其爭論頗多,尤其是對其機動性評價很低,“肥電”之名不脛而走。筆者對F35卻是經歷了一個“由黑轉粉”的過程,一開始也是覺得這款鼓鼓囊囊的戰機有損戰鬥機的顏面,但是對其了解越多就越發覺這款戰機的可怕。F35具備優秀的隱身效能(美國官方透露其雷達隱身效能比F22還好),而且其態勢感知和網路中心戰能力更是無出其右。當大家還在以航速、機動性等平臺機械效能打量它時,它卻有可能改變了未來的空戰規則。而且,還要考慮到這款戰機未來巨大的數量優勢。
行文最後,筆者多說幾句。有些軍迷朋友沉迷於武器裝備間的效能資料對比,覺得如果效能指標上器不如人就是毫無價值的垃圾。在中國四代機艦載機的問題上,這些軍迷固執的認為中國的海四代一定要強於F35,不然就沒有上馬的價值。筆者覺得,這是病,得治。殲20強於F22了呢還是運20強於C17,再或者003強於福特級?我們搞殲20、運20和003難道沒價值?這其中的道理由親愛的讀者朋友們自己琢磨吧。
回覆列表
據悉,FC-31原型機使用俄製RD-93型發動機,單臺推力為8.3噸,後續技術驗證機上有訊息稱換裝了中國產的渦扇-13發動機,單臺推力略為放大,達到9噸左右,但是從最大起飛重量28噸資料來看,FC-31的發動機推力略顯不足,因此其機動性固然成硬傷。
網路上,雖然有諸多佐證證實渦扇-19發動機的存在,有關其11噸的推力也來源不明,尚需最終得到實錘。但單純從技術角度來看,不管FC-31是不是中國產新一代艦載機,其若能如願換裝渦扇-19發動機,對於其整個作戰效能的提升將是驚人的,碾壓大名鼎鼎的F-35應該不在話下;不過話說回來,發動機推力並不是越大越好,利弊是把雙刃劍,機動性提升的同時,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戰機航程,還需客觀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