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和風漫談
-
2 # 深邃的眼眸洪山通訊
這是大炮復進機原理。跟汽車緩衝杆原理一樣。沒有它。沒有這個裝置,發射一枚炮彈。大炮要退幾米甚至十幾米。還談什麼瞄準和效率。
-
3 # 紅色手電筒
這個不只是電視劇裡邊,實際火炮發射的時候,炮管也會向後收縮的,這個就是由於火炮的後座力作用。
根據物理裡邊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火炮發射時,會產生向後運動的力,如果是反應早期戰爭的電影,比如怒海爭峰什麼的,在海軍的軍艦上,每開一炮,大炮都會向後運動,水手們都要在發射後把大炮拉回來。這個是早期海軍的情況。在地炮,每打一炮都要把炮退回去,這種後座方式十分費力費時,不過當時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由於是整個炮架完全後退,這種後座方式被叫做架退式。
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華人開始研製不用整個炮架後退,只是炮管後退的方式,並且首先推出M1897式75毫米速射炮,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管退火炮,現在75小姐在中國更有名的名字是二營長的義大利炮。
管退火炮是使用液壓系統,把火炮的後座力用液壓系統吸收,這樣火炮後座的時候,只有炮管後退,而整個炮架保持基本不動,微小的位置移動還是有的,不過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管退火炮一方面可以保持火炮的位置固定,這樣不會由於火炮位置的移動而影響射擊精度,另一個方面,就是極大的提高了火炮的射速,法75可以輕鬆的達到20發/分的射速,這個射速是非常高的。
-
4 # 空一體
說通俗易懂點,就是減震耐磨裝置,比如加隆炮射擊完一發炮彈後復進裝置向後運動在液壓系統減震、減後坐力後,快速退出彈殼後快速上膛再進入擊發狀態,原理如同汽車液壓減震裝置,只是說大炮的活塞和減震系統原理更加強大……強悍而已。
-
5 # 軍武資料庫
上面這張動圖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開炮後並不是炮管在縮,而是整個的炮管後退。注意炮管上還連著連桿從退制器中伸出。隨後後炮管會整體從最遠端回到初始位置。
不知道有沒有讀者注意到,在炮管回退的過程中這門88炮的炮身似乎並沒有太大的晃動。
觀察到這點的讀者就可以知道正解了,炮管回退會使炮架保持穩定,這樣再次開炮的時候就可以不用修正射擊諸元立刻繼續開炮,有助於提高射速。
如果不退炮管行不行呢? 也行,看下圖。
炮管和炮架剛性連線,開炮後整個炮都會跳起來,等炮不跳了再繼續挪好火炮修正好跑位再裝訂射擊諸元后開炮唄。只不過這樣一來5-6分鐘能夠開一炮就不錯了。
其實早期的火炮就是這個樣子的。但早期火炮的射程很近,又使用了更厚更重的炮管,大炮跳起來的現象就不明顯了。
但開炮往回退的問題從火炮一出來就困擾著武器設計者。
最早就是簡單的加厚炮管的管壁,使火炮的質量大大的提高,這樣後退的幅度就會相對減小。
於是就出現了大量的厚炮管小炮口的古代大炮。
再後來覺得炮管不能無限加厚,否則大炮就只能固定在城牆上守城了。就在炮架上做文章。
將炮架的後部做長,在開炮前可以埋在土裡面或者用重物壓住。這樣開炮移位的事情就緩解了。
但這樣的“設計”根本起不到根除作用,於是最牛的火炮設計就出現了。從以前堅決頂住不讓火炮後退改編成讓火炮可控的後退。
克虜伯火炮
克虜伯炮為啥在當時是最高科技的火炮呢,主要是這門大炮不僅僅口徑大射程遠,而且還有退架裝置。整個火炮安裝在一個向前傾斜的滑臺上,開炮後滑臺上的炮架可以回退。然後在重力和彈簧的作用下(有時要配合人力)大炮可以迅速復位,看動圖:
這個簡單的裝置在當時就是高科技了,克努伯大炮不僅僅射程遠威力大而且射速還高。
但整體炮架的後退和復進還是顯得笨重。於是就加入了彈簧或者液壓系統,將炮架也固定住,就成了題圖的僅僅是炮管復進了。
-
6 # 李曉偉
上次回答沒認真審題我看成炮口了
如果是炮口的話就是制退器在工作
既然是說的身管我們就來說說早期的火炮土炮那種帶輪子的發射時會產生後座力,使得輪子向後退。
由於技術的進步人們想出了一種可以使炮本身不懂炮管後退的裝置,這種就叫復進裝置。這樣的話吸收了炮彈出膛產生的巨大後坐力,使得這一進一退吸收了能量。
後坐力什麼炮都有而且無法避免的情況下,這種方式比火炮炮身運動來吸收能量的方式好多了。
-
7 # 112黃金梅麗
不管是榴彈炮還是加農炮、還是迫擊炮它們在發射炮彈時炮管都會向後縮,這是火藥燃燒推動炮彈射出炮口所產生的反作用力造成的也叫後坐力。這種後坐力並不影響射擊精度因為炮彈已經飛出炮口了。這就是為什麼火炮在開炮時,炮管都要往後縮一下,然後再復原。
回覆列表
大炮發射時,發射藥燃燒產生巨大推力,推動炮彈沿炮管飛出,同時產生向後的反作用力。
早期的火炮沒有反後坐裝置,炮管不縮,炮管和炮架一起向後運動,叫架退炮。
架退炮缺點很多:一是火炮移位,下一次發射要重新調整射擊諸元,射擊速度慢,二是會傷害人員和火炮。
後來人們發明了身管後退技術,炮架不動,透過反後坐裝置緩衝後坐力,稱為管退炮。反後坐裝置包含駐退機、復進機兩部分。
駐退機構負責消耗後坐能量,使炮身後坐到一定距離停止,類似活塞,有空壓型的,更多是液壓型的。復進機構在炮身後坐時貯蓄能量,後坐行程完成後,推動炮管前伸復位。
通過後坐緩衝,炮身傳到炮架上的力大為減少,約為燃氣作用於炮身軸向力的1/30至1/5。
這種緩衝方式火炮回位快,射擊速度快,精度高,同時保護炮身零件和人員。最早應用在海軍艦炮上,再傳遞到陸軍火炮。
不僅火炮身管會後退,連很多槍的槍管也會後退,比如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槍等。連手槍也有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
二戰時,火炮炮管伸縮幅度大,因為那時制退技術落後,只能加大炮管後坐行程。現在液壓制退器效果提升很多,還有炮口制退器,炮管伸縮的行程就短了不少。
綜上原因,大炮發射時炮管會往後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