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969046116862

    從匯率制定角度,分為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

    由於外國貨幣種類很多,一國在制定本國貨幣的對外匯率時,逐一地的根據他們的實際價值進行對比來確定,既麻煩也沒有必要。

    一般做法是,在眾多外國貨幣中選擇一種貨幣作為關鍵貨幣,根據本國貨幣與這種關鍵貨幣的實際價值對比,制定出對它的匯率,稱為基本匯率。

    而後其他各種外國貨幣與本幣之間的匯率可以透過基本匯率和國際金融市場行情套算出來,這樣得出的匯率就成為套算匯率。

    國際金本位下匯率決定基礎:

    鑄幣平價,各國貨幣的含金量對比。就是A國和B國兩國鑄幣的含金量之比來反映匯率情況。比如,為什麼1美元=6度RMB,而不是反過來的。這是和什麼有關?其實我們現在的紙幣制度是從金本位時期過渡來的,而金本位時期,當時的國家設定的貨幣單位有大小。在這個基礎上,就構成了他們的兌換比例。從金本位衍生到今天的紙幣制度下,有產生了大單位貨幣和小單位貨幣。比如,日元的匯價特別低,實際是日元的貨幣單位低,這個又是根據當初日本在金屬貨幣時期的單位含金量低有關係。那麼金本位時期的匯率變動因素就是含金量,但是它的波動會有一個幅度,(因為黃金輸出輸入會影響他的匯價),所以上限是鑄幣平價加上運費,下限是鑄幣平價減去運費。

    舉個例子:架設英鎊兌美元的鑄幣平價為5,價值1英鎊的黃金在美國英國間的運輸成本為0.1美元。於是,英鎊兌美元的匯率就在(5-0.1)~(5+0.1)間波動。

    總結:在金本位制度下,市場匯率就在以鑄幣平價為中心,以黃金輸送點為上下限的幅度內搖擺波動。

    那麼紙幣制度下,匯率是怎麼決定呢?

    第一個時期,紙幣仍然有法定含金量,這就是佈雷頓森林貨幣制度下的匯率決定基礎。在這種貨幣制度下,各國貨幣的價值分別透過黃金或美元來表示。國際上把各國單位貨幣的美元價值或黃金價值稱為國際貨幣基金平價(IMF Partiy)。那麼匯率就會由各國貨幣的基金平價的比值來決定。

    後來70年底,該體系解體了。進入到第二個時期,紙幣無法定含金量的時期。那麼匯率有什麼來決定呢?

    匯率是一國貨幣對外的價值,它的發行應該取決於國內經濟商品生產經濟發展情況來發行的。匯率應該取決於它的對內價值(因為貨幣對內價值決定了它的對外價值),一般是由購買力來衡量。

    但是各國對自己國家的購買力的評價標準是不一樣的,你用你的標準測購買力,他用他的,這就存在一個問題。比如說,中國公佈通脹率,這就是一個貨幣購買力的倒數,那麼各國的通脹率的統計標準是不一樣的,反映出來貨幣購買力就會不一樣。這就是問題所在。

    那麼當時很多經濟學家開始爭論,爭論了2個多世紀,經歷了不同的發展。

    國際借貸論,一國匯率的變動取決於外匯市場的供求對比。

    匯兌心理論,外國貨幣的價值不依從與任何規則,而是決定於外匯供求雙方對外匯邊際效用所做的主觀評價。

    購買力平價論,兩種吧貨幣的匯率主要是由這兩國貨幣各自在本國的購買力之比,即購買力平價來決定。絕對購買力:就是物價水平的倒數,缺陷就是價格沒法用精確的標準統一。進一步提出相對購買力:是把兩國的即期和報告期的價格之比和即期的匯率來反映我報告期的匯率。它解釋了匯率長期變動的根本原因(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取決於貨幣的對內價值)

    資本市場論,把外匯看做是一種金融資產,而不僅僅是貨幣。資產持有人對外幣的數量和幣種的需求取決於其資產選擇行為。

    貨幣論,強調貨幣市場在匯率決定中的作用,認為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而不是兩國商品的相對價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最大功率併網逆變器多少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