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有信仰的中國人
-
2 # 板刀面
撿漏,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運氣,一個人生活一輩子,想純靠撿漏活著,那是笑話,守株待兔就是。
至於像劉邦這樣,由一鄉下二流子一躍而成威震宇內的開國之君,其“撿漏"的成份,更是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說劉邦撿漏,還是有實事依據的,當初沛縣起兵,起初是由認清了形勢的縣令發起的,但這個縣令一沒有主見,二沒有膽子,全靠蕭何曹參拿主意。蕭曹二人給縣令出的主意是,縣令身為現任國家幹部,挑頭起兵,有樹大招風之險,不如另舉別人。
他們舉了劉邦。
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劉邦被人當成了“撿漏王"。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漏”並不是誰都敢撿的,也不是誰都能撿起來的。
由於當時秦的苛政和對反叛分子的無以復加的處罰力度,敢於挑頭來扛這面大旗,是要有足夠勇氣的,歷史上的反叛頭領被生生殺死的慘烈場面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誰敢保證你劉季就吉人天相吶?
但劉邦就有這個膽子,這個膽大包天的二百五在蕭曹派來的樊噲的引領下,帶著手下的游擊隊來到了縣城。
然而這時候縣令卻後悔了,他覺得白白的米,細細的面,恭手送到別人手裡,太吃虧了,於是拒絕劉邦進城。
雙方就這樣發生了衝突,劉邦將一封《告沛縣人民書》的佈告射入城內,掲露縣令的無恥嘴臉,沛縣人民閱後群情激憤,他們衝入縣衙,殺死縣令,把劉邦迎進了城。
自此,沛公的稱號成了劉邦的第一個頭銜。
劉邦不僅不是撿漏王,而且堪稱一代雄主。
在我看來,劉邦寬厚仁愛,英明神武,完全是扛把子的存在。
關於秦末漢初的歷史,我粗略的讀過趙正書,史記,漢書,白虎通義,漢紀,資治通鑑等等。個人覺得,我比那些電視劇歷史大神,更有發言權。
劉邦出身豪門富戶,項梁沒死時,劉邦的地位比項羽要高。楚懷王收攏兵權,項羽是跟宋義的,劉邦是獨自掌兵的,從這點來說,劉邦的政治出色,深得領導認可。
鉅鹿之戰,項羽打敗了王離,章邯並未參戰,而且鉅鹿之戰跨時兩個月,根本不是三天結束戰鬥。但是在這之前,王離先在槓裡被劉邦擊敗!也就是說,長城軍的主力是先敗給劉邦,後敗給項羽。秦末的大將,章邯和楊熊齊名。劉邦在河南擊敗楊熊,胡亥震怒。劉邦西進並沒有撿便宜,甚至可以說吃虧了。因為,當時沒人願意去,都覺得秦軍勢大!
劉邦能先入關中,被分封巴蜀後帶兵還定三秦,都可以看出劉邦的能力有多出色。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戲曲小說虛構的,韓信第一次帶兵是彭城之戰之後。電視劇把很多劉邦的功績都按在韓信身上了。
楚漢之爭時,劉邦大殺四方,正面和項羽硬剛,扭頭又北上親征滅了趙國。沒錯,趙國就不是韓信打下來的,井陘之戰只是其中一個戰役而已。最後又在沒有彭越英布韓信的情況下,在陳下之戰中,劉邦把項羽打的一敗塗地。
就這樣的戰績,怎麼能說劉邦是撿漏?甚至說,白登之圍,那也是漢軍贏了。劉邦收復失地,打跑了匈奴。雖然貪功冒進被圍,但是根本上,還是漢軍贏了。劉邦僅僅率領前鋒部隊,冒頓四十萬騎兵就攻打不下來,足以說明劉邦指揮有方。冒頓害怕漢軍主力到來,最後和解。
所以,按照真正的史書記載,可以說,劉邦是非常有實力的,靠人才不假,更主要的是,劉邦自己就是個英明神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