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fccvvbhg

      法律不是道德的基礎,道德才是法律的基礎。  法律的基礎就是道德,沒有道德,法律一天都不能存在,就算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法律也不會起作用。  譬如民法,民法講契約,契約的根本是誠信,而誠信是每個人心中的道德,法律上的誠信首先建立在道德的誠信上,如果一個人在道德上沒有誠信可言,合同就是一紙空文,契約就沒有效力。所以法國保守主義邁斯特說過,真正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寫在紙上的,而是用道德寫在人們心中的。就像籤合同只是一個法律形式而已,生意最後做得成做不成,最根本的還是簽約者心中的誠信。所以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如果一個人沒有信用,根本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身行事,所以我們說誠信是民法的基礎,而誠信不是法律,是我們心中的道德。  有了這個誠信的道德作基礎,法律才有效力,契約才能履行。如果沒有道德,民法制定得再多再細,也不會有作用。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以前在南洋做生意的華人,從來不籤合同,帶過口信貨就發過來了,或者款就寄過去了,非常有信用  。如果一個人要求籤合同,這個人就會被生意圈內的人看作異類,因為他的這一做法就是在質疑其他人的道德,是對其他人道德人品的不尊重,最後會從生意圈子中淘汰出去。這說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事,那時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還存在。  綜上所述,道德是法律的基礎,如果我們要建立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民法制度,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民法制度的基礎就是中國文化中所體現出來的傳統道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衛浴洗漱臺該怎麼去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