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4741278782

    所以今天的相聲,聽著熱鬧、招笑,過後,也就過後啦:啥也記不住!這幾年,你記住哪段相聲啦?連名都沒記住!天天吹郭德綱,他的那段相聲讓大家記住啦?姜昆的虎口遐想,多少年了,人們們憶猶新!

  • 2 # 鯨魚電影

    過去相聲講究“三翻四抖”,也就是在抖一個包袱之前,需要經過再三的鋪墊和襯托,渲染好足夠的氣氛,才能把包袱抖出來。比如馬三立的《秘方》這個單口相聲,它最大的包袱就是那個止癢的秘方究竟是什麼,但是前面7分鐘都是在做鋪墊、渲染氣氛。

    一個人渾身癢,就花了5毛錢買了一個秘方。他晚上癢的時候開啟秘方,發現裡面還是一個包,再開啟,裡面又是一個包,再開啟又是一個包。打開了好幾個包,終於看到一個小紙條,上面寫著倆字:撓撓。到這裡,這個包袱才算抖出來。

    可是現在的觀眾明顯接受不了這麼長的鋪墊,所以就有一些相聲演員試圖改變。比如賈玲和白凱南此前組成的“酷口相聲”,就提出“一翻一抖”的概念,就是每一句話就是一個包袱,減少鋪墊的時間,更符合80後觀眾的欣賞口味。

    而如今的郭德綱等人的漫談式相聲,其實也是一翻一抖的表現方式,每一個相聲沒有一個明確主題,就是聊到哪裡算哪裡,興許每一句話在你沒有意料的時候就抖出包袱。這樣反倒會有更好的效果,因為沒有期待也就沒有失望,就算郭德綱的包袱總是離不開“我是你爸爸”這種佔便宜的包袱,可就是屢試不爽。在平時工作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聽這種像聊天或廣播電臺一類的相聲,還是挺放鬆的。所以我覺得,這並不是歷史的必然,而是根據時代的發展趨勢做出的必要調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圍魏救趙:俄羅斯繞道後方,轟炸土僕從軍,俄土之戰還遙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