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資格說苦
-
2 # 哦哦無痛vvv
我教了四年高三,是剛從高三下來的教師,今年帶高一。提供幾點建議:
1.從高一就要了解高考。上高中的目的,說高點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的四個現代化作吃自己的一份貢獻;說低點就是考大學,考上自己想去的好大學。無論怎麼說都要走過高考這座橋。所以,從高一就要了解高考。找老師要來《考試說明》,或者乾脆自己買一本,仔細看看。眼光要遠,不能只看到高一。
2.仔細聽老師講課。老師講的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經驗之談,也許你當時覺得很沒意思,都是老生常談,仔細研讀一下,你會發現其中有很多奧妙。你知道《論語》吧?簡簡單單幾句話,竟然流傳了幾千年,越讀越韻味無窮。
3.作業既要獨立完成,又要“君子善假於物也”(這句話你在高一將要學到)。獨立完成,是檢驗自己的解決問題能力;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是節省時間。兩相結合,能夠最大程度的、最快速度的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4.“兩先兩後”原則。就是“先預習後上課,先複習後作業”。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堅持。特別是後一句“先複習後作業”,就是說課後先回憶上課時老師講解的內容,那些已經掌握了,那些還沒有搞清。沒有搞清的馬上再看一遍,或者向其他同學和老師請教,一定要落實每個知識點,不能夠留死角,然後才做題。但是這一點落實到實踐操作特別難以實現。大多數同學匆匆忙忙開啟作業本和課本就寫作業,遇到難題再回頭看課本,這就窩了工。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業的目的是檢驗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這些同學本末倒置了。以上對所有學科都適用,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具體學科方法,建議你向你的老師們請教----這本身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水桶、水盆、洗衣粉、沐浴露、洗頭水、洗面乳、牙刷(我建議多拿一隻,我就是常常將牙刷跟杯子掉進廁所的人)、漱口杯、小毛巾(多拿一條洗臉一條、洗腳一條)、衛生紙(卷的、方塊的都要)、衣架子,夾子(這些儘量多拿,很容易丟的)、衣服襪子(廢話)、拖鞋、暖壺、飲水杯、扇子(宿舍有空調可免)、幾個漂亮的小袋子(雜用)、幾本書、一小支筆跟小筆記本、錢包(但是錢不要太多)、手機跟充電座(校規禁止可免)、大毛巾、睡衣、針線包也可以拿、飯盒(防止意外沒飯吃,可以泡麵)、乾糧、糖果、鏡子(大的一塊小的一塊)、LOTION等東西(最好拿化妝袋裝好)、MP3、梳子(建議帶兩把,因為梳子很容易掉床下去)。。。我住宿的時候基本就這些啦~~按照從溼的到乾的。想到再補。不過你最後會發現幾乎將家裡的都搬完了,如何搬回家才是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