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網友,他講的這個是我們佛教《華嚴經》的一種修行的次第。“理事無礙”,首先我要把它破解開來說,首先是理無礙,這個理無礙,如果你好好學佛的話,花個三、五年的時間,如果你根器好的話,三、五年有師父教導,可以做到理無礙。如果人笨一點,根器差一點的話,或者一、二十年可以達到理無礙。理無礙,在理無礙的修持上,然後才能達到從理而發生質的變化而顯現到事無礙,所以這兩個和在一起才叫理和事無礙。比理事無礙更高的境界是“事事無礙”。事事無礙,就好像,我這邊左手一塊石頭,右手一碗水,可以把水融到石頭裡去,也可以把石頭融到水裡,有一點像劉謙變魔術一樣,可以把金戒指變到雞蛋殼裡,就是達到兩個實有的事物相互沒有障礙,相融的這樣狀態。
理如果通了,但事不一定通,從理的這種通達而變成事的通達。事的通達,事與事之間都沒有障礙,這個是修行上的階次。可以說是《華嚴經》裡面對修行者的里程碑似的一種修行的次第。但是千百年來,字寫出來很容易,從修上那是需要我們步步腳踏實地的去修學。
你像我們現在佛學院讀三年、六年乃至讀十二年出來,你如果問他,理有沒有無礙?我想肯定很少人會真正能夠回答你,我現在已經理無礙了。如果去問那些我們修行的老師父,有誰敢跳出來跟你說我已經理無礙了,更不要說事無礙了。事無礙已經很難了,理事無礙那就更難了,再達到事事無礙。事事無礙,只有佛才能做到事事無礙,菩薩才能達到理事無礙。
如果一個人的修行達到理無礙,那可以說是好像我們佛教裡面的入法眼淨,入聖流了,如果事無礙的話是羅漢的境界了。我們有時候把佛經拿過來,有時候一句話拿出來,懂行的人要嚇一跳,我們生命的目標啊!要怎樣達到這個目標的話,那我們這個社會也不能缺少做人的基本規矩,甚至我們還要學《弟子規》啊,還要學《了凡四訓》啊,知道因果不虛,要知道戒惡修善,我們要學習俞淨意公,能夠深入的反省自我,自己的身口意都能夠有真誠的狀態,不能虛浮,而是一種腳踏實地的狀態。
連這些基礎都需要,所以我們在座的學佛的諸位,乃至諸位網友要知道,我們的目的可以很高,但是我們平時的修行還是要針對自己的缺點,多幫幫自己!就是說我們的目標是佛,但是我們成佛卻要用自己來實踐的,就好像我們的目標是千里之外,但是達到千里之外的這樣的方法卻要靠我們一步步去行走的。哪怕你說我坐飛機,但是你要攢飛機票的錢,這個資糧是需要自己具足的。
這位網友,他講的這個是我們佛教《華嚴經》的一種修行的次第。“理事無礙”,首先我要把它破解開來說,首先是理無礙,這個理無礙,如果你好好學佛的話,花個三、五年的時間,如果你根器好的話,三、五年有師父教導,可以做到理無礙。如果人笨一點,根器差一點的話,或者一、二十年可以達到理無礙。理無礙,在理無礙的修持上,然後才能達到從理而發生質的變化而顯現到事無礙,所以這兩個和在一起才叫理和事無礙。比理事無礙更高的境界是“事事無礙”。事事無礙,就好像,我這邊左手一塊石頭,右手一碗水,可以把水融到石頭裡去,也可以把石頭融到水裡,有一點像劉謙變魔術一樣,可以把金戒指變到雞蛋殼裡,就是達到兩個實有的事物相互沒有障礙,相融的這樣狀態。
理如果通了,但事不一定通,從理的這種通達而變成事的通達。事的通達,事與事之間都沒有障礙,這個是修行上的階次。可以說是《華嚴經》裡面對修行者的里程碑似的一種修行的次第。但是千百年來,字寫出來很容易,從修上那是需要我們步步腳踏實地的去修學。
你像我們現在佛學院讀三年、六年乃至讀十二年出來,你如果問他,理有沒有無礙?我想肯定很少人會真正能夠回答你,我現在已經理無礙了。如果去問那些我們修行的老師父,有誰敢跳出來跟你說我已經理無礙了,更不要說事無礙了。事無礙已經很難了,理事無礙那就更難了,再達到事事無礙。事事無礙,只有佛才能做到事事無礙,菩薩才能達到理事無礙。
如果一個人的修行達到理無礙,那可以說是好像我們佛教裡面的入法眼淨,入聖流了,如果事無礙的話是羅漢的境界了。我們有時候把佛經拿過來,有時候一句話拿出來,懂行的人要嚇一跳,我們生命的目標啊!要怎樣達到這個目標的話,那我們這個社會也不能缺少做人的基本規矩,甚至我們還要學《弟子規》啊,還要學《了凡四訓》啊,知道因果不虛,要知道戒惡修善,我們要學習俞淨意公,能夠深入的反省自我,自己的身口意都能夠有真誠的狀態,不能虛浮,而是一種腳踏實地的狀態。
連這些基礎都需要,所以我們在座的學佛的諸位,乃至諸位網友要知道,我們的目的可以很高,但是我們平時的修行還是要針對自己的缺點,多幫幫自己!就是說我們的目標是佛,但是我們成佛卻要用自己來實踐的,就好像我們的目標是千里之外,但是達到千里之外的這樣的方法卻要靠我們一步步去行走的。哪怕你說我坐飛機,但是你要攢飛機票的錢,這個資糧是需要自己具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