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曉波
-
2 # 有熊白式
冷士嵋並沒有棄文從武吧,冷士嵋如果準確來說應該是棄武從文吧。
冷士嵋的經歷和他哥哥有很大關係。
冷士嵋的哥哥冷子曦,棄文習武,練成了一身不錯的武藝,於是被州官召去統領士兵。之後加入史可法的部隊抗擊清軍,而冷子曦在丹陽抗擊清軍犧牲。
士嵋18歲時,隨兄參加戰鬥。義軍潰散後,目睹了哥哥的戰死,身受國亡家破之苦的冷士嵋,絕了從政之心,回到丹徒隱居,以授課教徒為生。而之後又以圖書詩史自娛,矢志終身不入城市,不為清朝做官。他的好友多次引薦他甚至登門拜訪,但他也閉門拒見。
最終晚年貧病交迫,80餘歲還在學生周開基家教書。臨終遺詩有“一生江上老,存歿義熙年”之句。
-
3 # 古來今往
冷士嵋,這位明末清初鎮江的著名的隱士詩人年少時為何棄文從武,我想這原因其一就是當時天下並不太平,從文救不了當時的人,透過科舉為官治國遠不如上戰場殺敵來的直白,其二冷士嵋在打仗上頗有天賦,從武后練就了百步穿楊的本領。
不妨讓我們再瞭解瞭解冷士嵋。崇高的民族氣節。明朝末年,熹宗皇帝朱由校不理朝政,宦官魏忠賢獨攬大權,朱由校一命嗚呼後,扔下一大推破事給崇禎皇帝。農民反抗的聲音也越來越強烈,最後,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再到後來,清朝便開始了。自打清朝建立後,冷士嵋出門必須要撐著傘,腳下要踩著木履,以表明自己“不頂清天,不踐清土”的民族氣節,同時期的陳佐才也有著這樣的決意。大明滅亡之後,冷士嵋再也沒有進士從官的打算,隱居故土以詩書自娛。少年時的大志因為清朝的滅亡也就擱置了下來。清初宰相張玉書(其父是冷士嵋的摯友)曾是冷士嵋的門生,張玉書每次回到故里時,總要去探望冷士嵋,每每探望,總要推薦冷士嵋做官但都被拒絕。後來,張玉書病逝,希望冷士嵋能為他主持弔唁儀式,可冷士嵋又怎肯為清朝的宰相做弔唁儀式。可面對自己這樣一位好朋友的去世,冷士嵋只能偷偷跑到墓前燒紙錢。
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決意不再做官後,冷士嵋便開始遊歷祖國的大好江山。所遊之處,每每有感於懷,總要吟詩作對。登石頭城時,便作《石頭城》一詩,弔唁岳飛時,作《嶽墓》一詩等等。
多愁善感
生於亂世的詩人,多愁似乎成了一個共有的特點。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是杜甫的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的愁,
“海棠花落東風裡,此事傷心六十年”這是冷士嵋的愁。
冷士嵋這樣一個有著崇高民族氣節的人棄文從武情有可原,而年少時的年輕氣盛更為他棄文從武提供了資本。再到後來冷士嵋遊歷各地之後回到故里,開館收學子,最後終老故土。
回覆列表
冷士嵋,清初文學家、藏書家,少有大志,卻棄文習武。
冷士嵋的兄長子曦,聰明好學,年少時就有遠大志向,因為看到天下大亂,棄文習武,練成百步穿楊的本領,被州官召去統領士兵,後入史可法部為下級軍官,在丹陽抗擊清軍犧牲。
冷士嵋18歲時,跟隨兄長參加戰鬥。義軍潰散後,回到丹徒隱居,以教書先生為生,以圖書詩史自娛,矢志終身不入城市,不為清朝做官。晚年貧病交迫,83歲去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