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縣轄11個鎮、5個鄉、3個街道、2個場。分別為:眾興鎮、臨河鎮、新袁鎮、王集鎮、愛園鎮、裴圩鎮、李口鎮、穿城鎮、張家圩鎮、高渡鎮、盧集鎮、莊圩鄉、里仁鄉、三莊鄉、南劉集鄉、八集鄉;市農場、市棉花原種場;史集街道、城廂街道、來安街道
1996年,劃歸新設的地級宿遷市管轄。1999年底,全縣轄7個鎮、21個鄉,4個場圃。共有607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4839個村民小組。
2000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銷臨河鄉、城廂鄉、李口鄉,以其原轄區域設立臨河鎮、城廂鎮、李口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2000年5月,根據江蘇省相關檔案精神,同意撤銷眾興鎮周莊、冷莊、前進、紅光、俞楊、城西、五里、運南、東光、眾東、東華;洋河鎮東圩、大圩、西門、車站、莊西、新化、小街、三葛、平安;王集鎮王集、振興、直屬、集東;新袁鎮袁集、新集、新東、一號;城廂鎮聯合;臨河鎮肖莊、大興、臨河、臨西;倉集鎮倉集;裴圩鎮單莊、裴圩;愛園鎮農牧、愛園;李口鎮李口、其虎、葛莊、安康、楊碼等共43個村委會,設立43個相應的居委會。此外,泗陽棉花原種場增掛原種場第一、第二、第三居委會和小圩、廟東、五堆居委會牌子;泗陽農場增掛農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居委會和建華居委會牌子。
2000年5月,泗陽縣對行政區進行調整:經省政府批准,桃源鄉、史集鄉撤銷併入眾興鎮,葛集鄉撤銷併入來安鄉,魏圩鄉撤銷併入王集鎮,黃圩鄉撤銷併入裴圩鎮,屠園鄉前行、馮橋、解放、沙圩、西俞、二莊、周石七個村歸洋河鎮管轄,林柴場併入中揚鎮,果樹實驗場併入愛園鎮。
2000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銷中場鄉、穿城鄉、高渡鄉、鄭樓鄉、張家圩鄉、盧集鄉,以其原轄區域設立中揚鎮、穿城鎮、高渡鎮、鄭樓鎮、張家圩鎮、盧集鎮,實行鎮管村體制。2000年底,泗陽縣轄15個鎮、7個鄉。
2004年3月,經宿遷市申請,省政府批覆同意將泗陽縣洋河鎮、鄭樓鎮、中揚鎮、倉集鎮、屠園鄉西南五大重鎮給宿遷市宿城區管轄。2004年底,泗陽縣轄12個鎮、6個鄉、2個場。
2005年8月,江蘇省委、省政府決定調整泗陽縣城區行政區劃,撤銷城廂鎮、來安鄉,將其劃歸眾興鎮,全縣設11個鎮、5個鄉、2個場、260個村(居)委會。
泗陽縣轄11個鎮、5個鄉、3個街道、2個場。分別為:眾興鎮、臨河鎮、新袁鎮、王集鎮、愛園鎮、裴圩鎮、李口鎮、穿城鎮、張家圩鎮、高渡鎮、盧集鎮、莊圩鄉、里仁鄉、三莊鄉、南劉集鄉、八集鄉;市農場、市棉花原種場;史集街道、城廂街道、來安街道
1996年,劃歸新設的地級宿遷市管轄。1999年底,全縣轄7個鎮、21個鄉,4個場圃。共有607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4839個村民小組。
2000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銷臨河鄉、城廂鄉、李口鄉,以其原轄區域設立臨河鎮、城廂鎮、李口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2000年5月,根據江蘇省相關檔案精神,同意撤銷眾興鎮周莊、冷莊、前進、紅光、俞楊、城西、五里、運南、東光、眾東、東華;洋河鎮東圩、大圩、西門、車站、莊西、新化、小街、三葛、平安;王集鎮王集、振興、直屬、集東;新袁鎮袁集、新集、新東、一號;城廂鎮聯合;臨河鎮肖莊、大興、臨河、臨西;倉集鎮倉集;裴圩鎮單莊、裴圩;愛園鎮農牧、愛園;李口鎮李口、其虎、葛莊、安康、楊碼等共43個村委會,設立43個相應的居委會。此外,泗陽棉花原種場增掛原種場第一、第二、第三居委會和小圩、廟東、五堆居委會牌子;泗陽農場增掛農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居委會和建華居委會牌子。
2000年5月,泗陽縣對行政區進行調整:經省政府批准,桃源鄉、史集鄉撤銷併入眾興鎮,葛集鄉撤銷併入來安鄉,魏圩鄉撤銷併入王集鎮,黃圩鄉撤銷併入裴圩鎮,屠園鄉前行、馮橋、解放、沙圩、西俞、二莊、周石七個村歸洋河鎮管轄,林柴場併入中揚鎮,果樹實驗場併入愛園鎮。
2000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銷中場鄉、穿城鄉、高渡鄉、鄭樓鄉、張家圩鄉、盧集鄉,以其原轄區域設立中揚鎮、穿城鎮、高渡鎮、鄭樓鎮、張家圩鎮、盧集鎮,實行鎮管村體制。2000年底,泗陽縣轄15個鎮、7個鄉。
2004年3月,經宿遷市申請,省政府批覆同意將泗陽縣洋河鎮、鄭樓鎮、中揚鎮、倉集鎮、屠園鄉西南五大重鎮給宿遷市宿城區管轄。2004年底,泗陽縣轄12個鎮、6個鄉、2個場。
2005年8月,江蘇省委、省政府決定調整泗陽縣城區行政區劃,撤銷城廂鎮、來安鄉,將其劃歸眾興鎮,全縣設11個鎮、5個鄉、2個場、260個村(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