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出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封其同母弟姬封於康,侯爵,史稱康叔。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三監聯合殷王武庚叛亂,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康叔因出兵平武庚之亂有功,封為懷侯。周成王以康叔為司寇,賜衛之寶祭器,欲移康叔於衛。康叔死後,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孫考伯於衛,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縣東北朝歌城,故史稱康叔為衛康叔,乃追稱之名。春秋初,衛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衛武公之子公子惠孫,惠孫之孫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為氏。這支姬姓孫氏至少有2 700多年的歷史。
第二支源出羋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孫蒍賈,蒍賈之子蒍艾臘,也稱孫叔敖,孫叔為其字,出任楚莊王的令尹,其子孫以其字為氏。孫叔敖居於期思,即今河南淮濱東南。這支羋姓孫氏也有2 600年的歷史。
第三支系自媯姓。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公元前672年,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齊景公(公元前547一前490年在位)時,陳完五世孫田桓子,即齊大夫田無宇,其子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田書於樂安,古城在今山東惠民,並賜姓孫氏。這支媯姓孫氏也有2 500多年的歷史。
第四支血緣子姓。商朝末,朝綱混亂,紂王昏淫,紂王叔父比干,商之賢臣,因直諫而被殺,子孫避難改姓,其中一支以本為王族子孫之故,遂姓孫氏。這支子姓孫氏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 第五支來自外姓和少數民族的改姓。其他姓改孫姓的最主要的事件有:戰國名士荀子的後裔在西漢時為避漢宣帝名諱,改為孫姓;西漢滕公夏侯嬰之曾孫夏侯頗,隨外祖父姓而改姓孫;三國時孫堅部將俞河改姓孫。少數民族使用孫姓主要有:唐朝契丹人孫姓;清朝滿洲八旗姓孫佳氏全族改孫姓。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後多數被同化成漢族孫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封其同母弟姬封於康,侯爵,史稱康叔。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三監聯合殷王武庚叛亂,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康叔因出兵平武庚之亂有功,封為懷侯。周成王以康叔為司寇,賜衛之寶祭器,欲移康叔於衛。康叔死後,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孫考伯於衛,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縣東北朝歌城,故史稱康叔為衛康叔,乃追稱之名。春秋初,衛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衛武公之子公子惠孫,惠孫之孫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為氏。這支姬姓孫氏至少有2 700多年的歷史。
第二支源出羋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孫蒍賈,蒍賈之子蒍艾臘,也稱孫叔敖,孫叔為其字,出任楚莊王的令尹,其子孫以其字為氏。孫叔敖居於期思,即今河南淮濱東南。這支羋姓孫氏也有2 600年的歷史。
第三支系自媯姓。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公元前672年,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齊景公(公元前547一前490年在位)時,陳完五世孫田桓子,即齊大夫田無宇,其子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田書於樂安,古城在今山東惠民,並賜姓孫氏。這支媯姓孫氏也有2 500多年的歷史。
第四支血緣子姓。商朝末,朝綱混亂,紂王昏淫,紂王叔父比干,商之賢臣,因直諫而被殺,子孫避難改姓,其中一支以本為王族子孫之故,遂姓孫氏。這支子姓孫氏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 第五支來自外姓和少數民族的改姓。其他姓改孫姓的最主要的事件有:戰國名士荀子的後裔在西漢時為避漢宣帝名諱,改為孫姓;西漢滕公夏侯嬰之曾孫夏侯頗,隨外祖父姓而改姓孫;三國時孫堅部將俞河改姓孫。少數民族使用孫姓主要有:唐朝契丹人孫姓;清朝滿洲八旗姓孫佳氏全族改孫姓。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後多數被同化成漢族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