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是水滸這部書中很大的一個亮點。站在魯智深角度,水滸傳整部書就是魯智深頓悟的過程。『灑家心已成灰』這段話是魯智深和宋江最後的對話,也是兩人思想上徹底的分道揚鑣,至此,魯智深坐化成正果,宋江身葬蓼兒窪。這個過程分五個階段1、落草之前拳打鎮關西、大鬧桃花山、火燒瓦罐是、大鬧野豬林,直到上二龍山之前,你可以說他『殺人放火』,也可以說他『除暴安良』。大鬧五臺山,衝破傳統佛教的束縛,佛存於心,而非是表象上的吃齋唸佛。2、嘯聚二龍山後來帶著武松、楊志,嘯聚二龍山。這一階段基本沒有正面描寫,但魯智深的領袖氣質在這一階段形成,等歸順梁山時,已經成為一派之首。武松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走向魯智深,而遠離宋江。到最後,武松與魯智深形影不離,和尚配行者,鐵禪杖加雙戒刀,儼然成為一種標識。這也深深影響了武松最後的結局。3、三山聚義上梁山成為步軍第一順位頭領,隨宋江征討四方,殺人放火,傷及無辜,這一階段對魯智深內心的直接描寫也很少,但應該就在這個階段,魯智深漸漸認清了,自己和宋江內心裡本不是一路人。4、招安後,徵大遼徵遼得勝歸來,魯智深和宋江帶眾弟兄五臺山參禪。
魯智深,是水滸這部書中很大的一個亮點。站在魯智深角度,水滸傳整部書就是魯智深頓悟的過程。『灑家心已成灰』這段話是魯智深和宋江最後的對話,也是兩人思想上徹底的分道揚鑣,至此,魯智深坐化成正果,宋江身葬蓼兒窪。這個過程分五個階段1、落草之前拳打鎮關西、大鬧桃花山、火燒瓦罐是、大鬧野豬林,直到上二龍山之前,你可以說他『殺人放火』,也可以說他『除暴安良』。大鬧五臺山,衝破傳統佛教的束縛,佛存於心,而非是表象上的吃齋唸佛。2、嘯聚二龍山後來帶著武松、楊志,嘯聚二龍山。這一階段基本沒有正面描寫,但魯智深的領袖氣質在這一階段形成,等歸順梁山時,已經成為一派之首。武松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走向魯智深,而遠離宋江。到最後,武松與魯智深形影不離,和尚配行者,鐵禪杖加雙戒刀,儼然成為一種標識。這也深深影響了武松最後的結局。3、三山聚義上梁山成為步軍第一順位頭領,隨宋江征討四方,殺人放火,傷及無辜,這一階段對魯智深內心的直接描寫也很少,但應該就在這個階段,魯智深漸漸認清了,自己和宋江內心裡本不是一路人。4、招安後,徵大遼徵遼得勝歸來,魯智深和宋江帶眾弟兄五臺山參禪。
智真長老道:“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魯智深默默無言。這時的魯智深已經有所悟,『殺人放火不易』一句,直戳魯智深內心。從打死鄭屠開始,魯智深的初衷本是『扶危救困、除暴安良』,沒想到最後卻弄的自己做了土匪,揹負上『殺人放火』的罵名,救人不易,殺人不易。而此時的宋江,依然執迷不悟,羅真人和智真長老都點不醒他,不肯功成身退。5、擒方臘、終成正果任何人擒了方臘,都是蓋世之功,所以,這個方臘只能魯智深來擒。這時的魯智深已經都看破了,功名利祿不過身外之物,就像他自己說的:『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而此時的宋江,雖然是兄弟死傷過半,心中鬱悶,但想的卻是蔭子封妻,光耀祖宗,衣錦還鄉。魯智深與宋江的對比魯智深性格雖然粗獷,但是個懂得大道理的人。宋江講的是小義,為兄弟、熟人打抱不平。魯智深講的是大義,為弱者、陌生人打抱不平。宋江講的是小忠,為朝廷拼死拼活。魯智深講的是大忠,忠於良知與正義。佛道精神在水滸裡的體現佛道兩教的思想透過魯智深和公孫勝兩個人物詮釋,與宋江代表的儒教思想形成對立。佛家講頓悟於心,道家講超然於世,而儒家講盡忠報國。所以最後,魯智深坐化,公孫勝歸隱,而宋江忠於大宋,至死不渝。==========================割一下========================================不同人看到不同的側面,這就是好小說的魅力所在,看了大家的觀點,都各有道理,我這也只是個人觀點,片面之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