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廚匠

    高成本競爭的餐飲業,以後的老闆都得這樣操作!才能做大做強,長久的生存下去。

    1、分配股權,按崗分紅。

    學習任正非把股份分配給所有員工,讓所有的員工都當家做主人,這就是使命了,不是隻拿取工資的,不是再給老闆打工了,而是給自己打工。

    任總員工8萬人,都是股東,沒有一位股東是隻投資拿分紅不幹活的,任總的股份最多,佔總股份的1.4%,可是任總每年的收益也是相當可觀的。

    這就像是解放中國的時候一樣,所有的員工都當家做了主人,當然得給自己好好幹活了。有了第一條後的人心齊了,大家是要從自心出發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的。下來執行公司條例時自然就很自覺了。而且大家真正的擰成了一股繩,力量就會足夠強大。

    我一位朋友,做餐飲老闆的思想還是停留在8年前的樣子,工資建儘量壓低,不管人員素質怎樣,只要工資低就用。結果人員不停的換,產品時好時壞,生意越做越差,季季借錢交房租。

    這種想把大部分的利潤都留在自己手裡的思想是要不得的。所有的員工因為生活壓力大,這點工資不夠養家的,朝三暮四的想著更高的工資去哪裡打,沒有心思工作,老闆在做做樣子給老闆看,老闆不在就直接偷懶。

    在股權分配上要做到多勞多得,每個月統計每個菜品的創收,按這道菜的加工人員去設計分紅,誰創造的產品收益高就給誰分紅高的策略。

    2、選單出品不增加,要用減法;

    菜品是對應著當地口味的,好吃不如愛吃,你愛吃什麼比什麼好吃重要,對應著顧客也是這樣的,根據當地食材對應著當地口味去規劃設計菜品的出品。

    3、量化菜品,精確成本;

    量化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感覺無從下手一樣,這需要在流程上對應的廚師來參與並決定量化和採購標準。沒有標準也就沒有量化的可能性。

    其中日本有一家餐廳對一個土豆的要求,採購時需要採購多大標準的土豆,外表皮的光澤程度也有要求,是用市場上白土豆還是黃土豆,去皮用什麼工具?去到什麼樣的程度,怎樣切,切成什麼樣的標準為最好,要求入味更快,成菜後的口感也好,出口率多高?(一斤土豆能出口土豆絲幾份菜?)最終的成本得換算出來。

    這只是在加工初期的“量化”標準,土豆絲在炒制前的時候,用多少水加多少白醋來浸泡多長時間,炒制時用不用汆水,汆水多多長時間,鍋內多少水為標準?用油量和料頭的標準是怎樣的呢?料頭用多少?油用什麼油最好?自己合成油還是三和油呢?

    炒制的火候大小呢?都要有規定才合適。如果這些要求你都有規定,那麼廚師按照這些要求的流程操作,基本上會達到80分的成績。

    不要求達到廚師標準的100分,要求最低達到規定的80分後,上桌後顧客的滿意度就能達到100分了。

    對廚師的要求越嚴格,出錯率就會越低,相反,廚師不是以餐廳合夥人的心態工作,這些嚴格的要求很難讓他們堅持下去,那時候管理就難了。

    每換一批廚師,對餐廳的傷害就非常大,有時候寧可給加些獎金也是最小成本的付出,所以,以每月數字化來規範菜品就是以後每一個餐飲老闆應用的未來。

    4、食材進貨量=銷貨量;

    食材方面的管理,與食材的屬性有關,比如說乾貨類的可能根據季節相應的壓貨,但不能為了便宜而壓貨,只要有在儲存方面影響食材質量問題的事,都不要做。肉類最好是當天用多少進貨多少,如果有提前備需的菜品規定一次進貨量不得超過三天的銷售量,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及時替換。

    一方面減少積壓,還能讓新鮮度得到保證,而特別是素菜類的,本身加工快捷,操作流程少,保鮮時間還很短,儘量夠當天銷售或者少於當天銷售的量進貨,這樣可以讓那些有備份但又不旺銷的素菜替代銷售出來,還減少庫存,同時減少浪費而增加成本,也抵消了利潤空間。

    5、餐廳的燈光很重要,窗明几亮是重要一方面,不管餐廳裡有沒有上客,燈光都要是非常亮的,這給顧客一個安全和堂皇的感覺。

    6、後廚人員穩定後,產品就穩定了,營銷方案才是正常提上議程的事,這之前所有的廣告最好不要投入,投放後你的產品不好,讓更多的人知道你的餐廳不能來第二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為什麼運載神舟飛船的火箭還是液體加註,而不是像東風一樣,使用固體推進裝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