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9515082544

    科學家們發現,不同的母質是形成不同土壤的基礎,這就是黃土、紅土、砂土、黏土等多種土壤形成的內因之一。

    氣候對土壤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其中溫度和溼度對成土作用的影響很大。高寒地帶植物生長緩慢,有機物積累很少,母質化學作用也慢。科學家們發現,溫度每升高10℃,化學反應速率可增加2~4倍。氣候影響可使不同地帶上同種母質發育的土壤有巨大的差異。比如在溫帶,自西向東大氣溫度遞減,依次出現的是棕漠土、灰漠土、棕鈣土、慄鈣土、黑鈣土和黑土。在東部溼潤區,由北向南熱量遞增,土壤依次分佈為暗棕壤、棕壤、黃棕壤、黃壤、紅壤、磚紅壤。

    生物是影響土壤生成的最活躍因素。生物包括地上和地下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機質的製造者。前蘇聯土壤學家威廉斯認為生物因素是土壤形成的主導因素。特別是高等綠色植物,能把分散在母質、水體、大氣中的營養元素選擇性地吸收起來,利用太陽能合成有機質,從而改造了母質,提高了土壤肥力。

    地形雖然不能提供任何物質和能量,但地表形態、坡度、高度、坡向等差異,都會引起熱量和水分的重新分佈,使相同母質產生的土壤有差異。比如中國天山托木爾峰南坡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荒漠和草原景觀,由山腳向上3000米的土壤依次為棕漠土、棕鈣土、慄鈣土、亞高山草原土;而北坡屬溫帶半溼潤氣候,由山腳向上3000米的土壤依次為黑鈣土、灰褐土、亞高山草甸土。一座山就有這麼多種土壤型別,足見地形對土壤形成的影響有多大了。

    時間是土壤發育和演化的必要條件。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壤從無到有,不斷髮生、發展和演變。

    在五大成土因素之外,不可漠視人為活動對土壤形成發展的作用。精耕細作,合理灌溉,可以使土壤肥力增加;反之,過度開墾,粗放耕作,大水漫灌,會導致土壤肥力的下降,土壤板結,水土流失嚴重。近年來,隨著土壤環境的惡化,人們開始注意研究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對土壤加速退化所產生的惡果。毀林開荒使水蝕嚴重,造成頻頻發作的泥石流;灌溉不當使大面積土壤出現次生鹽鹼化,使產量銳減甚至絕收;過度開墾引起風蝕嚴重,使持續不斷的沙塵暴頻頻席捲中國的北方。

    隨著土壤科學的發展,學者們認為火山的活動、地震、新構造運動都是土壤形成的深層次因素。比如在第三世紀末隆起的青藏高原,就以她平均海拔4000米的身軀和萬千條“血脈”冰川,擋住了肆虐的季風,沃育了下游的良田,使中國東部地區溼潤豐饒,而有別於同緯度地帶歐亞大陸內陸那乾旱少雨的沙漠戈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控球后衛要怎麼組織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