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興時痛飲

    畫面和故事都很乾淨的電影《女兒》,像大多數南韓倫理電影一樣,都有著殘酷的社會現實,但《女兒》卻有著很多南韓現實主義題材所沒有的溫情。【殘酷現實】《女兒》是具惠善(PS:對,沒錯,就是小奶狗安宰賢總是掛在嘴邊的老婆)自導自演的一部作品,主角是母親和女兒衫,具惠善飾演的就是成年後的衫。母親從小就對女兒悉心照顧,可是這種照顧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她希望女兒無論做什麼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不讓女兒吃棉花糖,不讓她在外面吃飯,連用左手拿筷子都不行。如果女兒一旦有不稱自己心意的時候,母親就會大發雷霆,從辱罵到動手。她從不在乎女兒的感受,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女兒身上。有一次,女兒偷偷揹著她在外面打工掙錢,想買一個新書包,結果母親以為是她偷的,便用刀把她的新書包割得粉碎,在女兒阻止的時候,母親情緒激動,劃到了女兒臉上,血淋淋的。女兒再也受不了了,尖叫著跑出去,想要尋求隔壁鋼琴老師的幫助,卻沒想到對她溫柔、給她人生帶來一絲光明的鋼琴老師,其實也在被自己的父親打罵。具惠善想透過這部影片,來講述病態母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也想告訴觀眾,社會上存在不少這樣讓孩子承受痛苦的病態親情,這樣的感情我們無法阻止、很無奈。這樣的成長經歷導致女主角衫在長大後,發現自己懷孕了,也沒有一絲高興,反而覺得很崩潰,因為從小母親對她的愛讓她有了陰影,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為人母。雖然在最後,女兒透過自我救贖和身邊人對她的愛,讓她原諒了母親,也體諒了母親把自己當成生命的全部,但終究不能迴避的,還是這個社會上仍然存在相似的情況。《女兒》這部電影用簡單的畫面和構圖,傳達的思想也沒有很難理解,所以總體而言,這部電影還是挺“直接”的。【溫情】首次執導編劇電影的具惠善,能拍出這樣一部有意義、有價值的電影,並且在第19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和第45屆印度國際電影節上都有提名,已經證明了《女兒》在電影屆的地位。看過南韓電影,就一定知道南韓最愛拍一些由社會現實改編而成的電影,影片沉重壓抑,看到最後並不會給觀眾帶來曙光和希望,而是社會真實的黑暗和沉甸甸。所以《女兒》這部現實電影其實和其他同類電影的感覺還不太一樣,從畫面偏光明的感覺就能看出來,具惠善還是沒有把影片中母親的形象壓得太低,她批判被歪曲的母愛,但她也想讓觀眾理解這些可憐的母親。影片最後,具惠善把母親比作女兒的影子,是一直保護她、希望她不受傷害的人。鏡頭裡,母親看到成年的女兒在吃棉花糖,也沒有一把搶走,凶神惡煞地質問她,而是滿臉笑意,輕聲說了一句:“我的女兒想吃甜的了啊。”作為具惠善演員轉型導演的作品,《女兒》算是很不錯的作品了,也很值得每一個人去感受這部影片想帶給我們的思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聞雞起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