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自我安慰罷了!

    據我所知,爵位是有經濟收入的,大一點的還會有田產,莊園,甚至奴僕和美婢,因此,爵至少在物質生活上絕對不會差!

    可是,天爵就不一定了。因為這個天爵不是君主封的,而是自己意淫的產物,彷彿殺人放火的魔鬼偏偏安慰自己“我的心靈是高貴的!”

    孟子說:“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顯然,這個天爵指的就是自己的品德和情操,因為品德爆表,情操碾壓,所以倍受人們的尊重。這種尊重是那些實實在在的爵位所換不來的!

    這承認這句話沒毛病!

    但是這種“人們的尊重”卻值得商榷。我們假設,題主是一個受人尊敬的道德高尚的人,是天爵。而回答這個問題的小可是一個剝級階級的大地主,是人爵。當你在講道德的時候,人們在鼓掌。可是當聽說我為了慶祝九十九姨太的生日而開門撒錢圖個喜慶,你信不信,百分之八十聽你講座的人都可能會跑到我家的門口!等我撒錢!

    有利可圖,可以輕鬆打倒有德可圖!

    所有的道德高尚都抵不過日常生活裡的實際需求。孟子不能當飯吃,可錢卻可以買飯吃!

    孟子說古代的人重視修養,所以先修成了“天爵”,然後轉化成了“人爵”,這句話本身就是錯的,孟子所說的古人應當是指堯,舜,禹這些聖人,可是這些聖人以及手下的爵都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讓治下的百姓豐衣足食,也就是說百姓有糧吃,有衣穿,有媳婦娶。或者說保護百姓有糧吃,有衣穿,有媳婦娶。其核心還是聖人重視百姓的實際利益。所以成為“人爵”。

    如果堯,舜,禹三個聖人一天天只知道空談道德,情操,理想,奉獻之類的爛梗,而不管百姓的死活。他們那裡會獲得“人爵”?

    孟之說:“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說的不正是孟子自己麼?孟子周遊各國,標榜以德治國,以德服人。豈不是說自己修“天爵”,而最終目的不也是希望得到某個君主的賞識,從而當上大官麼?這個大官豈不就是“人爵”?

    孟子這句話連自己都罵了進去!

    小可認為,道德是絕對不可以放棄的,因為良知是人世界最清澈的美好,但是把道德高高舉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步,反而是最大的不道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拾人牙慧的出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