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滾滾是國寶

    你這話很對,在印度你的社交圈子如果是比較上層的,那你身邊幾乎都是學歷比較高的人。而你到印度農村或者是比較小的城市裡去,你會發現20歲以上的印度人至少有一半是文盲。在印度教育就像她們的種姓制度一樣,高貴的永遠和高學歷匹配,低賤的也許連自己的姓名都不會寫。咱們來做一個比較,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教育上一直比較重視,從建國開始到1986年,在這一段時間裡,雖然國家比較困難,但我們小學毛入學率達到80%左右。1986年開始我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學入學率到2017年達到99%以上。正因為我們把教育看成是國之根本,所以當我們經濟要騰飛時,源源不斷合格的產業工人就能按部就班的提供動力。

    而印度在2000年左右才達到,小學毛入學率100%。雖然這幾年印度政府對教育承諾很多,把教育預算調高到GDP的6%,但由於印度人口多,GDP基數小到2017年中學入學率才達到74%,很明顯印度所謂的人口紅利,是有數量沒質量的。印度作為英國的前殖民地,一直延續著英國精英教育的模式。在印度貴族學校裡培養出來的社會精英,因為其視野是面向全球的,所以印度也是人才流失最嚴重的國家。沒辦法,印度工業基礎太薄弱,留不住人才也很正常。(在印度貴族學校裡,學生用餐的餐具都是西式化的,當然統一的西裝領帶白襯衫也是必配)

    而與精英教育不同的是,印度的基礎教育就太落後了。這些長大後真正為國家奉獻自己,為祖國燃燒自己的普通小孩,印度政府就有些鞭長莫及了。(這是印度一個學校食堂裡,一個班級六七十個小學生在吃手抓飯)

    在全世界有這樣一個怪現象,就是一般跨國公司裡,印度裔高素質的人才很多,在印度孟買或新德里大學生也很多。而真正需要人才的二三線城市,卻入不了印度精英們的法眼。沒辦法,印度的精英教育,跟印度的現實脫節太厲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尼醬究竟有多大破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