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fgcff

    你好:

    1、性格不同,李白瀟灑豪放,不拘一格;杜甫性情內斂,深沉憂鬱。從而造成風格不同。

    2、生活時代不同,李大部分生活在唐開元盛世,社會強盛,物質繁榮;杜則生活在安史之亂之後,國破家亡,民生凋敝。

    3、生活境遇不同,李白名滿天下,交往俱是達官貴人,物質豐富;杜則生活困窘,潦倒一生。“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調張籍》)。李白詩和杜甫詩代表著盛唐詩歌的最高成就。李、杜齊名,兩人相差僅11歲,但從創作上講,分屬於不同時期。李白的名篇多半作於安史亂前。求仙學道、縱酒享樂和富貴功名的慾望,表明李白並沒有擺脫庸人氣味,但他的詩表現了在精神上睥睨帝王、揮斥權貴的高度自信與優越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優秀詩篇中迴盪著桀驁不馴的追求自由解放的反抗之聲。“一生傲岸苦不諧”,說明他跟現在統治秩序是不能合拍的。李白的懷才不遇既由於當時的政治腐朽,也由於他的思想有違背統治階級意志的叛逆因素。李白鄙棄六朝綺麗詩風,在藝術上有巨大獨創性,豪邁奔放和富有氣魄是李白詩風的顯著特色。杜甫的創作高潮則在他四十歲之後才開始。他對政治的關注使他在安史亂前就寫出了《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作品。安史亂中,他又在顛沛流離的難民行列裡,以切身感受寫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一系列名篇,流露了對人民苦難的深厚同情,為後人提供了典型的歷史畫面。杜甫在藝術上是集大成者,他的詩沉鬱頓挫,眾體兼備,歷來被稱為詩中聖哲,他在安史亂中寫的喪亂紀實之作有“詩史”的美譽。唐代就開始了李、杜優劣之爭,此後綿延不絕,反映了彼此歧異乃至對立的批評批觀點和詩論體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第二成密碼忘了怎樣才能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