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的各個堂和院大都是用來供奉的,有一些用來接待賓客和供僧侶們休息。
羅漢堂是供奉羅漢的殿堂。因為佛教後來分成許多支派,在小乘佛教裡,凡是信奉小乘佛教的人,按小乘佛教的教義進行修行達到的最高境界,就叫做“阿羅漢果”,簡稱羅漢。羅漢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五百羅漢之多。
在一般的寺廟裡,在大雄寶殿兩側塑十八羅漢,而在規模較大的寺院,則專門建有羅漢堂,內塑很多羅漢,可能是五百羅漢,可能更多。
少林寺常住院的建築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達摩洞、甘露臺,西南有二祖庵,東北有廣慧庵。寺周還有同光禪師塔、法如禪師塔和法華禪師塔等古塔10餘座。
這些堂和院各有用處,比如:
一、藏經閣:
位於大雄寶殿之後。藏經閣,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藏經閣藏書八百萬卷,這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內供有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於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
在藏經閣月臺下有一口大鐵鍋,明代萬曆年鑄造,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藏經閣的東南面是禪房,是僧人參禪打坐的地方,對面的西禪房,則是負責接待賓客的堂室。
二、大雄寶殿:
位於天王殿後。大雄寶殿是寺院佛事活動的中心場所,與天王殿、藏經閣並稱為三大佛殿。原建築毀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
殿內供釋迦牟尼、藥師佛、阿彌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懸掛康熙皇帝御筆親書的“寶樹芳蓮”四個大字,屏牆後壁有觀音塑像,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像。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的神像,屏牆後面懸塑觀音像,兩側有十八羅漢侍立。
三、六祖堂:
位於大雄寶殿西側,殿內正面供奉的是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兩側供奉的是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稱六祖拜觀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達摩只履西歸圖”。
四、千佛殿:
位於立雪亭後面,又名毗盧殿,是寺內最後一進大殿。殿內的壁畫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畫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東、西兩牆壁上都繪有彩色壁畫,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羅漢毗盧圖”,色彩豔麗、構圖和諧,衣袂飄飄,展示了唐代壁畫的高水準。
殿內正中還供有毗盧佛銅像和白玉釋迦牟尼像,面積達幾百平方米,是寺內現存最大的殿宇。另外,千佛寺地東側有白衣殿,西側有地藏殿。
五、天王殿:
經甬道過碑林後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於碑林的盡頭,以供奉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該殿紅牆綠瓦,斗拱彩繪,門內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剛塑像。三間重簷歇山頂殿堂,外面有兩大金剛,內裡則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壯。
少林寺的各個堂和院大都是用來供奉的,有一些用來接待賓客和供僧侶們休息。
羅漢堂是供奉羅漢的殿堂。因為佛教後來分成許多支派,在小乘佛教裡,凡是信奉小乘佛教的人,按小乘佛教的教義進行修行達到的最高境界,就叫做“阿羅漢果”,簡稱羅漢。羅漢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五百羅漢之多。
在一般的寺廟裡,在大雄寶殿兩側塑十八羅漢,而在規模較大的寺院,則專門建有羅漢堂,內塑很多羅漢,可能是五百羅漢,可能更多。
少林寺常住院的建築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達摩洞、甘露臺,西南有二祖庵,東北有廣慧庵。寺周還有同光禪師塔、法如禪師塔和法華禪師塔等古塔10餘座。
這些堂和院各有用處,比如:
一、藏經閣:
位於大雄寶殿之後。藏經閣,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藏經閣藏書八百萬卷,這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內供有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於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
在藏經閣月臺下有一口大鐵鍋,明代萬曆年鑄造,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藏經閣的東南面是禪房,是僧人參禪打坐的地方,對面的西禪房,則是負責接待賓客的堂室。
二、大雄寶殿:
位於天王殿後。大雄寶殿是寺院佛事活動的中心場所,與天王殿、藏經閣並稱為三大佛殿。原建築毀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
殿內供釋迦牟尼、藥師佛、阿彌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懸掛康熙皇帝御筆親書的“寶樹芳蓮”四個大字,屏牆後壁有觀音塑像,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像。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的神像,屏牆後面懸塑觀音像,兩側有十八羅漢侍立。
三、六祖堂:
位於大雄寶殿西側,殿內正面供奉的是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兩側供奉的是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稱六祖拜觀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達摩只履西歸圖”。
四、千佛殿:
位於立雪亭後面,又名毗盧殿,是寺內最後一進大殿。殿內的壁畫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畫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東、西兩牆壁上都繪有彩色壁畫,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羅漢毗盧圖”,色彩豔麗、構圖和諧,衣袂飄飄,展示了唐代壁畫的高水準。
殿內正中還供有毗盧佛銅像和白玉釋迦牟尼像,面積達幾百平方米,是寺內現存最大的殿宇。另外,千佛寺地東側有白衣殿,西側有地藏殿。
五、天王殿:
經甬道過碑林後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於碑林的盡頭,以供奉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該殿紅牆綠瓦,斗拱彩繪,門內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剛塑像。三間重簷歇山頂殿堂,外面有兩大金剛,內裡則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