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bnnjhg

    唐臨性情寬厚仁慈,很寬容。曾經準備去弔喪,讓童僕回家去拿白衣服,童僕誤拿了別的衣服,害怕得不敢進來。唐臨覺察到了這件事,對他說:“今天天氣不順,不適合悲傷哭泣,先前要你取白衫的事暫且停止。”又曾經讓童僕煮藥,煮壞了。唐臨暗地覺察到了其中的原因,於是對他說:"今天天氣陰暗,不適合吃藥,可以把藥扔掉。"(唐臨)最終沒有張揚童僕的過錯。陽城曾經斷糧,派遣奴僕去買米。奴僕用米換酒,醉臥在路上。陽城去接他,他還沒醒,就把他揹回家。等到奴僕睡醒了,向陽城謝罪。陽城說:“天寒冷喝酒,有什麼害處呢?”原文:唐臨(人名)性寬仁,多恕。嘗欲弔喪,令家僮歸取白衫,僮乃誤持餘衣,懼未敢進。臨察之,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藥,不精,潛覺其故,乃謂曰:“今日陰晦,不宜服藥,可棄之。”終不揚其過也。陽城(人名)嘗絕糧,遣⑾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臥於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負以歸。及奴覺,謝罪。城曰:“寒而飲,何害也!”擴充套件資料寫作背景:馮夢龍(1574年—1646年),字猶龍,又字子猶,公魚。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三言與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中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他生下時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藝復興時期,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如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等。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他卒於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順治三年,終年七十三歲。在這一年的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濛初(1644年),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1645年),阮大鉞、王思任(1646年),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1647年)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清兵的鐵蹄下夭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快2歲半了送幼兒園好還是托兒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