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我們中國的“上等人”一向重道而輕器,“下等人”則只管器而不大關心道。讀書人要去做人上人,把聞道看得無比重要,而器呢,自有人下人一代代口口相傳地做去。這情形,只要看中國論道之書汗牛充棟,而論器之書寥寥可數,就可以知其大概。中國是以農立國的,但自先秦至明,研究農事的著作,可稱的也只有《齊民要術》等有限的幾部,不少還因不受重視而亡佚了。到徐光啟著《農政全書》,已是受了西方思想的影響了。
梁啟超氏說,清代的學術,其研究方法已近於“科學的”。這是不錯的。其對於已往以為神聖不可動搖之經書的懷疑精神,其於疑問的細密求證功夫,鉅細必究,本末兼察,事事講究證據,沒有證據就不相信,有了證據還要反覆查驗,看它是否充足,都很接近於近代科學研究的方法。可惜的是清儒的細密研究功夫,還是都花到了論道上面,孜孜於經書的真偽乃至一音一義的考證,弄到最後,與器仍舊沒有什麼關係。
洎乎近代,因為西方的洋槍洋炮打了進來,這才覺得器不如人,但道還是我們自己的好。以中國之道,馭西洋之器,這就是“中體西用”了。重道輕器如故,器也依然不能進步,而道的爭論卻是很熱鬧的。主義呀、思想呀、理論呀,旗號滿天飄舞。誰都想當聖人,誰都要弄一套主義,但不管甚麼主義,什麼思想,鼓吹之際,天花亂墜,一到實行,仍舊停在嘴上的多而落在實處上的少,所以中國還是中國。一場辛亥革命,說是什麼主義的勝利,但照魯迅的觀察,不過革去了一條辮子,若再加一句,就是換了一批主子——專制依舊,愚昧依舊,下等人的生活也依舊。
道是不妨論的。但道若有用,必要有個著落。這著落就是器。體制也罷,機構也罷,程式也罷,法律規章制度也罷,都是器。孔夫子講:仁者“愛人”。孟夫子講“仁政”,今人講民主、講法制、講別的什麼重要思想,都高妙之極。但若沒有一套確能保證其施行的制度、法律、程式、監督體系,要言妙道也只是要言妙道。孔老先生說:“我欲仁,斯仁至矣”,如果孔小先生說“我不欲仁”呢?事實上中國論孔孟之道兩千多年,那美妙的“仁政”始終蹤影全無。我們這個民族在論道上搞的花樣、耗費的無謂精力實在已經太多,倒是紮紮實實在器上多下點氣力的好。
詩曰:
要言妙道說千年,
旗號新翻嘆聖賢。
最是千秋仁政後,
依然似夢又如煙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我們中國的“上等人”一向重道而輕器,“下等人”則只管器而不大關心道。讀書人要去做人上人,把聞道看得無比重要,而器呢,自有人下人一代代口口相傳地做去。這情形,只要看中國論道之書汗牛充棟,而論器之書寥寥可數,就可以知其大概。中國是以農立國的,但自先秦至明,研究農事的著作,可稱的也只有《齊民要術》等有限的幾部,不少還因不受重視而亡佚了。到徐光啟著《農政全書》,已是受了西方思想的影響了。
梁啟超氏說,清代的學術,其研究方法已近於“科學的”。這是不錯的。其對於已往以為神聖不可動搖之經書的懷疑精神,其於疑問的細密求證功夫,鉅細必究,本末兼察,事事講究證據,沒有證據就不相信,有了證據還要反覆查驗,看它是否充足,都很接近於近代科學研究的方法。可惜的是清儒的細密研究功夫,還是都花到了論道上面,孜孜於經書的真偽乃至一音一義的考證,弄到最後,與器仍舊沒有什麼關係。
洎乎近代,因為西方的洋槍洋炮打了進來,這才覺得器不如人,但道還是我們自己的好。以中國之道,馭西洋之器,這就是“中體西用”了。重道輕器如故,器也依然不能進步,而道的爭論卻是很熱鬧的。主義呀、思想呀、理論呀,旗號滿天飄舞。誰都想當聖人,誰都要弄一套主義,但不管甚麼主義,什麼思想,鼓吹之際,天花亂墜,一到實行,仍舊停在嘴上的多而落在實處上的少,所以中國還是中國。一場辛亥革命,說是什麼主義的勝利,但照魯迅的觀察,不過革去了一條辮子,若再加一句,就是換了一批主子——專制依舊,愚昧依舊,下等人的生活也依舊。
道是不妨論的。但道若有用,必要有個著落。這著落就是器。體制也罷,機構也罷,程式也罷,法律規章制度也罷,都是器。孔夫子講:仁者“愛人”。孟夫子講“仁政”,今人講民主、講法制、講別的什麼重要思想,都高妙之極。但若沒有一套確能保證其施行的制度、法律、程式、監督體系,要言妙道也只是要言妙道。孔老先生說:“我欲仁,斯仁至矣”,如果孔小先生說“我不欲仁”呢?事實上中國論孔孟之道兩千多年,那美妙的“仁政”始終蹤影全無。我們這個民族在論道上搞的花樣、耗費的無謂精力實在已經太多,倒是紮紮實實在器上多下點氣力的好。
詩曰:
要言妙道說千年,
旗號新翻嘆聖賢。
最是千秋仁政後,
依然似夢又如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