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裡臺大會,又稱為忽裡勒臺大會。蒙古語“聚會”音譯。
先說說這是做什麼的?
一、 推舉汗王。形式上,蒙古大汗需要經過庫裡臺大會的確認才能生效。
二、 決定征戰,分派征戰任務。例如,1235年窩闊臺汗召開忽裡臺,決定遣以拔都為首的諸王、將領遠征欽察草原和斡羅思等國,開始了著名的長子西征。
三、 宣佈新定製度
最初的忽裡臺大會是各個部落貴族之間召開的會議。
鐵木真在完成蒙古草原的統一後,在斡難河源頭召開忽裡臺大會,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稱成吉思汗。
這應該是第一次召開忽裡臺大會。但此時參會的人員還包括各個部落的貴族首領。而之後因為成吉思汗樹立的崇高威望,忽裡臺大會完全演變為黃金家族諸王與主要功臣的內部會議。
接下來的一次忽裡臺大會,應該是在第一次西征之前。成吉思汗確立了窩闊臺的繼承權,並分封四個嫡子。程式上,由成吉思汗指定。再由忽裡臺大會確認。
由此開始,忽裡臺大會的功能演變為,確認繼承人的會議。
1229年,拖雷召集諸王大臣在克魯倫河上游的大斡耳朵舉行忽裡勒臺大會,選舉新大汗。這次大會召開了四十多天,拖雷作為幼子繼承了成吉思汗大部分財產。但沒有堅決擁戴窩闊臺,是在耶律楚材的勸說下,才和察合臺一起決定擁戴窩闊臺。此時朮赤已死。
1241年窩闊臺去世,把闊出的兒子失烈門作為繼承人。但乃馬真皇后支援長子貴由。貴由遠征,皇后拖延召開忽裡臺大會。自己臨朝攝政。支援拖雷系的朮赤繼承人拔都建立金帳汗國,與貴由分庭抗禮。畢竟也是西征時,自己的手下。不再聽從號令。
1248年,貴由去世後,拔都再次支援拖雷系的蒙哥。而貴由皇后海迷失之子忽察和忽腦相爭,給了拖雷系機會。朮赤家族的拔都作為諸王之張支援蒙哥,武力脅迫召開忽裡臺大會,蒙哥由此成為大汗。窩闊臺和察合臺兩系的親王及權貴,也逐漸被排擠出權力中心。
1257年,蒙哥親征,死於釣魚城。當時忽必烈在另一條線上淮河流域進攻。認為無功而返有損威信,就沒回漠北。
在草原的幼弟阿里不哥便利用這個時間差,搶先召開忽裡勒臺大會,並徵召忽必烈參加。
忽必烈在1260年召開自己的忽裡臺大會,在上都開平(內蒙多倫),登上汗位。第二個月,阿里不哥也在哈喇和林召開忽裡臺大會,繼位大汗。
此後四年,出現兩汗並立。
忽必烈獲得東道諸王(成吉思汗兄弟們)和部分西道諸王(成吉思汗兒子們)支援。並最終戰勝阿里不哥,成為蒙古唯一的大汗。
忽必烈召開的忽裡臺大會,並不正規。重要宗王也沒有出席。就連忽必烈自己都猶豫,是不是要在這樣的大會上,繼承汗位。但在謀士的勸說下,宜早不宜遲,才果斷上位。
可見,忽裡臺大會已經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只要有實力,誰都能召開。而即使被忽裡臺大會承認。也不一定能坐穩。忽裡臺大會只是統治者表演的工具,要走的過場。
尤其是忽必烈即位之後,忽裡臺大會的作用更加被弱化,成為諸王朝拜元朝皇帝的“大朝會”。不再具有任何決定性作用。但蒙古汗國也早已分裂為元朝與四大汗國,各自為政。知道元成宗時期,其他汗國才表面上承認了元朝皇帝的權威性。
也就提不到“一直遵循”了。
庫裡臺大會,又稱為忽裡勒臺大會。蒙古語“聚會”音譯。
先說說這是做什麼的?
一、 推舉汗王。形式上,蒙古大汗需要經過庫裡臺大會的確認才能生效。
二、 決定征戰,分派征戰任務。例如,1235年窩闊臺汗召開忽裡臺,決定遣以拔都為首的諸王、將領遠征欽察草原和斡羅思等國,開始了著名的長子西征。
三、 宣佈新定製度
最初的忽裡臺大會是各個部落貴族之間召開的會議。
鐵木真在完成蒙古草原的統一後,在斡難河源頭召開忽裡臺大會,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稱成吉思汗。
這應該是第一次召開忽裡臺大會。但此時參會的人員還包括各個部落的貴族首領。而之後因為成吉思汗樹立的崇高威望,忽裡臺大會完全演變為黃金家族諸王與主要功臣的內部會議。
接下來的一次忽裡臺大會,應該是在第一次西征之前。成吉思汗確立了窩闊臺的繼承權,並分封四個嫡子。程式上,由成吉思汗指定。再由忽裡臺大會確認。
由此開始,忽裡臺大會的功能演變為,確認繼承人的會議。
1229年,拖雷召集諸王大臣在克魯倫河上游的大斡耳朵舉行忽裡勒臺大會,選舉新大汗。這次大會召開了四十多天,拖雷作為幼子繼承了成吉思汗大部分財產。但沒有堅決擁戴窩闊臺,是在耶律楚材的勸說下,才和察合臺一起決定擁戴窩闊臺。此時朮赤已死。
1241年窩闊臺去世,把闊出的兒子失烈門作為繼承人。但乃馬真皇后支援長子貴由。貴由遠征,皇后拖延召開忽裡臺大會。自己臨朝攝政。支援拖雷系的朮赤繼承人拔都建立金帳汗國,與貴由分庭抗禮。畢竟也是西征時,自己的手下。不再聽從號令。
1248年,貴由去世後,拔都再次支援拖雷系的蒙哥。而貴由皇后海迷失之子忽察和忽腦相爭,給了拖雷系機會。朮赤家族的拔都作為諸王之張支援蒙哥,武力脅迫召開忽裡臺大會,蒙哥由此成為大汗。窩闊臺和察合臺兩系的親王及權貴,也逐漸被排擠出權力中心。
1257年,蒙哥親征,死於釣魚城。當時忽必烈在另一條線上淮河流域進攻。認為無功而返有損威信,就沒回漠北。
在草原的幼弟阿里不哥便利用這個時間差,搶先召開忽裡勒臺大會,並徵召忽必烈參加。
忽必烈在1260年召開自己的忽裡臺大會,在上都開平(內蒙多倫),登上汗位。第二個月,阿里不哥也在哈喇和林召開忽裡臺大會,繼位大汗。
此後四年,出現兩汗並立。
忽必烈獲得東道諸王(成吉思汗兄弟們)和部分西道諸王(成吉思汗兒子們)支援。並最終戰勝阿里不哥,成為蒙古唯一的大汗。
忽必烈召開的忽裡臺大會,並不正規。重要宗王也沒有出席。就連忽必烈自己都猶豫,是不是要在這樣的大會上,繼承汗位。但在謀士的勸說下,宜早不宜遲,才果斷上位。
可見,忽裡臺大會已經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只要有實力,誰都能召開。而即使被忽裡臺大會承認。也不一定能坐穩。忽裡臺大會只是統治者表演的工具,要走的過場。
尤其是忽必烈即位之後,忽裡臺大會的作用更加被弱化,成為諸王朝拜元朝皇帝的“大朝會”。不再具有任何決定性作用。但蒙古汗國也早已分裂為元朝與四大汗國,各自為政。知道元成宗時期,其他汗國才表面上承認了元朝皇帝的權威性。
也就提不到“一直遵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