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跳舞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亦為五代時出色的詞人。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李煜的詞現存約32首,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透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由是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 李煜的詞,從作者的階級、地位、名望來論定作品的高下與得失,這些評價對李煜都是極不公平的。因為作為封建帝王的李煜,他一直生活在狹小的圈子裡,始終沒有從宮廷走向市井,從臺閣走向江山與塞漠,他的詞作所反映的生活內容和感情範圍,在生活的前期,只能是他自己和身邊一些人的生活;亡國後,他生活範圍更窄小,所對的只是小周後與簡冊,但是他的詞何以會引起人們廣泛的“共鳴”呢?如果用階級分析的方法顯然是解釋不通的,這主要是由文學特殊的審美特性所決定的,具有美感特徵的事物才會引起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人的共同愉悅。特別是在後期的詞作中,李煜並沒有表現其愁苦的具體內容,而只是真切地寫出了一般人所共同感受到的失去心中美好事物的愁苦。這樣,許多讀者,特別是有著不幸遭遇和喪失美好事物的讀者,就很容易從他的詞中獲得感情上的呼應,這使得李煜的詞感動著各個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使讀者撇開它的具體事件去接受其真情實感,從而忘記他的帝王身份而同情他的不幸遭遇,也激發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眷戀。李煜作為南唐的最後一位皇帝,作為一位君主他是失敗,但是作為一位詩人他是成功的,他的詩感動了許多的人。也許如果他是一位沒有身份束縛的平凡的詩人那麼也許他也就不會如此早逝世。也許如果他只是一個平凡的詩人也不會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鉅作了。 在亡國之後他更愛用白描手法來抒寫自己的悲傷和憂鬱。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詞開頭一句李煜善於以貼切的比喻來表達抽象的情感,將心中的意念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就運用了白描手法,短短六個字就使得李後主愁恨滿懷如《虞美人》以江水喻愁思,“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緒茫茫,像浩蕩江水奔湧不息,一發不可收,並以此結束全篇,深沉有力,餘意綿綿。 他的詞從來不因他是一國之主而顯得高高在上,文辭清朗明快,嫻淡雅緻,沒有皇族驕奢的汙濁,最主要的,是詩中的憂愁,透漏的如此朦朧,卻又能讓人一眼看穿,如同霧裡的揮手別離......我最喜歡的是那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把愁苦縈繞心頭,揮而不去的情態描繪出來,讓人心隨詩痛,準確地說是,痛,並快樂著。人生的經歷,從高高在上的君主,而後淪為階下囚,這一番滋味恐怕只有李煜自身明白,所以說,李煜的人生經歷,也導致他的詞才會如此感人至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昌黎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