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51710051916

      市民精神是指廣大市民在特定時空內,透過共同生存、發展和奮鬥,在長期的創造過程中積澱、整合、提煉出來的,反映廣大市民共同的理想、精神信念、文化傳統和行為規範的價值觀念體系和群體意識。市民精神具有導向、激勵和凝聚功能,當一座城市的管理者與市民、社會一同走向和諧成熟時,市民精神就有可能在新的基礎上,凝聚成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高度動員能力、組織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精神資源和精神財富。

      培育和弘揚市民精神,是建設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與任務。如何培育和弘揚市民精神?筆者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共建精神家園,領導幹部當率先作為。領導幹部的言行舉止,是社會文化道德水平的“風向標”,理應在市民精神的塑造中起到引領作用。黨員、幹部、群眾是不同的社會角色,有著不同的層次素質。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中,市民精神風貌和特質要求也不盡相同。對群眾的要求,黨員首先要做到;對黨員、群眾的要求,幹部首先要做到;對幹部的要求,領導幹部不僅要帶頭做到,而且還要做出榜樣。俗話說:“幹部走什麼路,群眾邁什麼步”,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行為是教育群眾的“活教材”。所以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帶動群眾。

      二、遵循認知規律,科學培育和弘揚市民精神。市民精神屬於觀念形態的文化範疇,只有“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行”。因此,大力弘揚和培育市民精神要遵循心理接受的規律,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形式,進行潛移默化的價值引導,向市民群眾灌輸積極、理性的精神,透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來引導和提升市民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養。同時佐以剛性制度,把市民精神的要求體現到各行各業的規章制度、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中,使之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三、注重融入滲透,重視文化薰陶作用。要把文化建設作為市民精神培植的一種手段。文化的功能在於:關乎人文,化民成俗。文化對社會具有隱性的影響力,它是社會管理的一種無形手段。培育市民精神,一是要注入現代文化因素,以人文關懷方式,透過心靈滋養、精神提升、心智開發的途徑,調節最佳化市民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增強市民對我們共同生活家園的認同感、自豪感、歸宿感、幸福感。二是要重視地方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關聯的主題活動直接沿襲於傳統文化,如節日活動、民俗事件、慶祝紀念活動、街頭表演、文藝展示等等,這些主題活動在特定的時間將市民吸引到特定的社群場所,使得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交往與交流機會大大增加,能有力改善現代都市社會正在弱化的鄰里關係,有助於培育市民精神。

      大力培育和弘揚市民精神,讓居民群眾被生活吸引著、感動著、激勵著,這樣,他們也就會把這種吸引、感動、激勵加倍回饋給生活,奉獻給城市。(作者單位:長沙市委講師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腹肌變形了能練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