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人擔當起"仿生"花貨大師的稱號:清朝的陳鳴遠,民國時期裴石民,現代大師蔣蓉。
陳鳴遠制壺技藝精湛全面,又勇於開拓創新。他仿製的爵、觚、鼎等古彝器,工藝精,品位高,古趣盎然。所制茗壺造型多種多樣,特別善於自然型類砂壺的製作,作品有瓜形壺、蓮子壺、束柴三友壺、松段壺、梅乾壺、蠶桑壺等均極具自然生趣,把自然型壺在明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向藝術化的高度。這些壺式不僅是他的傑出創造,而且成為砂壺工藝上的歷史性造型,為後來的制壺家們廣泛沿用。
他多才多藝,還製作了許多案頭陳設的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像生的菱角、扁豆、花生、玉蜀黍、鶿菇、栗子、藕片、荸薺、核桃、白果等等,無不精妙,把果蔬的自然生態,表現的淋漓盡致,惟妙惟肖,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給人以活生生鮮靈靈的審美感受,令人拍案叫絕。
裴石民(1892—1976),原名裴雲慶,又名裴德銘。宜興蜀山人。著名紫砂藝 人。早年習藝,藝成後擅制仿古紫砂器,頗負盛名。善制水丞、杯盤、爐鼎等器,造型典雅別緻,具有青銅器敦厚穩重之特點,尤以模擬果品最佳。有“陳鳴無第二”之美譽。成熟期間精品之作,以中小件為主,以古器作借鑑,以超凡的構思,能放能收,簡繁勻稱,既能作典雅脫俗的光素茗壺,又能作千姿百態之花貨茶具,風格清秀不俗,技藝精湛嚴謹,在紫砂藝苑中獨樹一幟,為紫砂歷史上求新求變,求精求妙,精而少,少而妙,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之一。
蔣蓉(1919- 2008),別號林鳳,江蘇省宜興市川埠潛洛人。1995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蔣蓉11歲隨父親蔣鴻泉學藝,1940年由伯父蔣鴻高帶至上海製作仿古紫砂器,曾為虞家花園設計製作花盆,1947年回鄉。1955年參加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創作荷花壺、牡丹壺等。為周恩來總理出國訪問趕製象真果品20套。1957年製作佛手壺,嘗試注漿工藝製作茶壺,提高工效,滿足出口訂貨需要。1958年創作金瓜壺、菱形壺、南瓜菸缸、大慄杯、竹根等數十品種,批次生產。1973年後,創作的白藕酒具,琵琶筆架,蛤蟆捕蟲水盂,樹樁盆等已大自然為造型,包含生活氣息的陶藝作品。1983年,創作更具特色,先後有:百壽樹樁壺,玉兔拜月壺,菊蕊花蝶壺,松果壺,雙龍紫砂硯等問世。
有三個人擔當起"仿生"花貨大師的稱號:清朝的陳鳴遠,民國時期裴石民,現代大師蔣蓉。
陳鳴遠制壺技藝精湛全面,又勇於開拓創新。他仿製的爵、觚、鼎等古彝器,工藝精,品位高,古趣盎然。所制茗壺造型多種多樣,特別善於自然型類砂壺的製作,作品有瓜形壺、蓮子壺、束柴三友壺、松段壺、梅乾壺、蠶桑壺等均極具自然生趣,把自然型壺在明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向藝術化的高度。這些壺式不僅是他的傑出創造,而且成為砂壺工藝上的歷史性造型,為後來的制壺家們廣泛沿用。
他多才多藝,還製作了許多案頭陳設的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像生的菱角、扁豆、花生、玉蜀黍、鶿菇、栗子、藕片、荸薺、核桃、白果等等,無不精妙,把果蔬的自然生態,表現的淋漓盡致,惟妙惟肖,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給人以活生生鮮靈靈的審美感受,令人拍案叫絕。
裴石民(1892—1976),原名裴雲慶,又名裴德銘。宜興蜀山人。著名紫砂藝 人。早年習藝,藝成後擅制仿古紫砂器,頗負盛名。善制水丞、杯盤、爐鼎等器,造型典雅別緻,具有青銅器敦厚穩重之特點,尤以模擬果品最佳。有“陳鳴無第二”之美譽。成熟期間精品之作,以中小件為主,以古器作借鑑,以超凡的構思,能放能收,簡繁勻稱,既能作典雅脫俗的光素茗壺,又能作千姿百態之花貨茶具,風格清秀不俗,技藝精湛嚴謹,在紫砂藝苑中獨樹一幟,為紫砂歷史上求新求變,求精求妙,精而少,少而妙,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之一。
蔣蓉(1919- 2008),別號林鳳,江蘇省宜興市川埠潛洛人。1995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蔣蓉11歲隨父親蔣鴻泉學藝,1940年由伯父蔣鴻高帶至上海製作仿古紫砂器,曾為虞家花園設計製作花盆,1947年回鄉。1955年參加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創作荷花壺、牡丹壺等。為周恩來總理出國訪問趕製象真果品20套。1957年製作佛手壺,嘗試注漿工藝製作茶壺,提高工效,滿足出口訂貨需要。1958年創作金瓜壺、菱形壺、南瓜菸缸、大慄杯、竹根等數十品種,批次生產。1973年後,創作的白藕酒具,琵琶筆架,蛤蟆捕蟲水盂,樹樁盆等已大自然為造型,包含生活氣息的陶藝作品。1983年,創作更具特色,先後有:百壽樹樁壺,玉兔拜月壺,菊蕊花蝶壺,松果壺,雙龍紫砂硯等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