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翻譯幾個例句不能解決問題的。所有直譯及逐字逐譯都是耍流氓。推薦google翻譯更是其心可誅。 翻譯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往大了說是個思維方式的問題,往小說也是語法習慣的問題。 來看看例子:1、表示事物的存在:牆上掛著一幅畫,桌上放著一杯水,椅子上坐著一個人等。古文表存在的方式: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在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 -於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 -動詞後省略著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直接列陳名詞前三種從文言文往現代漢語翻譯一般都不翻譯成“著”,意思和語氣有微妙的差別,有強調存在,在強調位置,於強調動作及位置。但現代漢語的句子中有時是隱含著這些語氣的,這時候就可以根據語境選擇。如果沒有這麼強的突出顯示意味,就可以直接用動詞。
2、表示動作的進行:吃著飯,睡著覺等,很好理解。首先想想這種用法現代漢語是不是也不太常見?一般是會和“正在”聯用,因為只有一個動作在進行是被另外一個事件打斷,進行式才有意義。而且有兩種說法,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一是“我正吃著飯,忽然他來找我了”,另一種是“他來找我時,我正吃著飯呢。” 前一種意思的文言表達:“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 -正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方第二種意思的常見表達:“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會時已過午,奴輩“適”至。 -適這兩類有時也交換使用,具體差別還是要根據語境認真體會。另外還有一種進行語態,強調的是連續性,比如“中國正在富強發展的道路上前進著”。這種用法文言文沒有對應的單字,還是那個原則,意思強烈的需要改變句子結構(中國正越來越富強)凸顯語義,不那麼強烈的則省略。
3、表示伴隨的動作:躺著看書,坐著吃飯,走著回家等。這個用法其實並不是表伴隨,而是表方式。古文很簡單,一般用“而”,偶爾用“以”: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而河東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以
4、表示伴隨的狀態:瞪著眼睛說,閉著眼睛睡覺,低著頭回家等。這種用法與上一種大同小異,區別是這次的前一個動作不是直接修飾後一個動作,而是修飾一個名詞。文言文還是多用“而”,區別是上一種“而”前面是動詞,這一種直接用名詞,其實是一種省略,前一個動詞被省略了。例句: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妝而蹇者也有不省略的情況,比如: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5、表示動作的結果:著(zháo)做結果補語時多與到的意思一樣。如:找著大衣了,買著想要的了,看著他了等。這個意思相對切實,所以根據語義強弱,直接用動詞,或者用“得”,或者用“得”加“動詞”(例如“得見”),都可以。
至於“的”,現代漢語中也常可以省略,古文也一樣,不能省略時用法也很多樣,最常用的是“之”,改變句式之後還可以用“也”,“者”,絕對不能逐字翻譯。
光翻譯幾個例句不能解決問題的。所有直譯及逐字逐譯都是耍流氓。推薦google翻譯更是其心可誅。 翻譯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往大了說是個思維方式的問題,往小說也是語法習慣的問題。 來看看例子:1、表示事物的存在:牆上掛著一幅畫,桌上放著一杯水,椅子上坐著一個人等。古文表存在的方式: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在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 -於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 -動詞後省略著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直接列陳名詞前三種從文言文往現代漢語翻譯一般都不翻譯成“著”,意思和語氣有微妙的差別,有強調存在,在強調位置,於強調動作及位置。但現代漢語的句子中有時是隱含著這些語氣的,這時候就可以根據語境選擇。如果沒有這麼強的突出顯示意味,就可以直接用動詞。
2、表示動作的進行:吃著飯,睡著覺等,很好理解。首先想想這種用法現代漢語是不是也不太常見?一般是會和“正在”聯用,因為只有一個動作在進行是被另外一個事件打斷,進行式才有意義。而且有兩種說法,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一是“我正吃著飯,忽然他來找我了”,另一種是“他來找我時,我正吃著飯呢。” 前一種意思的文言表達:“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 -正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方第二種意思的常見表達:“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會時已過午,奴輩“適”至。 -適這兩類有時也交換使用,具體差別還是要根據語境認真體會。另外還有一種進行語態,強調的是連續性,比如“中國正在富強發展的道路上前進著”。這種用法文言文沒有對應的單字,還是那個原則,意思強烈的需要改變句子結構(中國正越來越富強)凸顯語義,不那麼強烈的則省略。
3、表示伴隨的動作:躺著看書,坐著吃飯,走著回家等。這個用法其實並不是表伴隨,而是表方式。古文很簡單,一般用“而”,偶爾用“以”: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而河東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以
4、表示伴隨的狀態:瞪著眼睛說,閉著眼睛睡覺,低著頭回家等。這種用法與上一種大同小異,區別是這次的前一個動作不是直接修飾後一個動作,而是修飾一個名詞。文言文還是多用“而”,區別是上一種“而”前面是動詞,這一種直接用名詞,其實是一種省略,前一個動詞被省略了。例句: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妝而蹇者也有不省略的情況,比如: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5、表示動作的結果:著(zháo)做結果補語時多與到的意思一樣。如:找著大衣了,買著想要的了,看著他了等。這個意思相對切實,所以根據語義強弱,直接用動詞,或者用“得”,或者用“得”加“動詞”(例如“得見”),都可以。
至於“的”,現代漢語中也常可以省略,古文也一樣,不能省略時用法也很多樣,最常用的是“之”,改變句式之後還可以用“也”,“者”,絕對不能逐字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