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目前人類還沒有找到兩全其美的解決之道:更可持續的未來需要電池來支撐和驅動,但生產這些電池卻需要向大自然付出高昂的代價。正如Wil S. Hylton在The Atlantic上發表的深度評論文章《歷史上最大的水下采礦作業即將開始,後果難以想象》中所描述的,人類在沒有完全瞭解這樣做可能遭受的損失之前,就已經準備好挖掘海下資源了。

    印度尼西亞藝術家Elicia Edijanto 繪畫作品

    伴隨著智慧手機、電動汽車等以電池驅動的產品逐漸成為趨勢,全球對電池的產量也繼續增加,而鋰、鎳、鈷和錳這四種電池核心重金屬成為重要的資產。就在本月,谷歌,蘋果,戴爾,微軟和特斯拉這五家公司在美國被國際人權組織提起聯邦訴訟。該組織代表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從事鈷礦開採作業時致殘、致死的童工及其監護人,起訴這五家科技公司採購及使用由剛果金童工開採的鈷。

    當地採用童工進行開採的做法,也讓它們獲得了“哭泣電池”的名號(類似臭名昭著的血鑽)。而即便是成人,也面臨窒息和簡易礦塌方的風險。2016年之後,包括蘋果等公司就意識到了元素危機的潛在影響,紛紛在剛果金直接購買了鈷礦,或者透過商業和政治的方式,直接圈定了固定的鈷礦的供給份額。

    剛果金在2018年12月將鈷元素定義為戰略元素,首先是將其稅率從3.5%上升到了10%,然後規定外國投資的鈷礦相關的公司,政府無條件10%股份,而且5-10年後更新許可的時候還要增加5%。但是很快在8月份,剛果金政府與國內多家外資的礦產商決定對多個鈷礦採取停產、限產,甚至有“內部維修”至2021年的決定。其中就包括了佔世界產量20%的穆塔達礦。其擁有者嘉能可公司預計,由於中國為代表的國家的需求增長,鈷元素在2020-2021年將出現小幅赤字,從而會令其價格增長2倍以上。

    面對獲取更多的資源和緩和當前緊張的局面,這些科技巨頭、環境和人權活動家正拼命的尋找替代解決方案。而富含鈷,銅,錳和鎳的深水平原自然而然成為了新的目標,不過這些稀缺金屬只有在在深海才有。

    地球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的3D模型,來自於Data Design Co

    在S. Hylton在的深度評論文章中探討了聯合國為何“準備動員全球企業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採礦行動”的原因,以及如果人類在國際水域在2020年最終獲得開採批准之後可能會發生的情況。這樣的開採活動可能會讓陸地邁向更綠色環保的未來,但是又會對海洋產生多大的代價呢?

    S. Hylton在文章中寫道

    燃燒化石燃料的危害以及在陸地上進行的開採活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是無可爭議的,但是掠奪海洋資源的代價可能是人類所無法預估的。會導致多少海底生物的滅絕?有什麼必不可少的補救措施?如何計算開採對海洋環境的影響?當然世界充滿了很多不確定隱私,但是兩種選擇之間的差距罕有如此大的差距:一方面是氣候變化危機和勞動力過剩,而另一方面是不可估量的風險和潛力。

    正如S. Hylton在文章中所描述的,人們似乎更關注我們投放到海洋中的垃圾等這些比較直觀的問題,比如當我們看到珊瑚和鯨魚的塑膠垃圾而感到震驚,因而可能會參加各種環保專案。但是我們並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去深層思考如果從海洋中開採這些金屬資源會才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關於如何權衡一個新興產業的風險和回報,從來就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希望S. Hylton的文章能夠給人帶來更多的思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新版傳說換裝地圖和新安圖恩每週重新整理次數是周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