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窩猴北京地方品種,華北均可栽培。植株直立,分枝性強,葉片為三裂心臟形,葉背茸毛多,主蔓第六至第八節出現雌花,以後連續7-8片葉節節都有雌花,單株結瓜3-4個。瓜短柱形,埠瓜皮深綠色,表面有5條不明顯的縱稜,並密佈淺綠網紋。老熟瓜皮橘黃色,單瓜重1-2㎏。果實肉質嫩,味微甜,肉厚瓤小。播種至開始收穫約50-60日,採收期45天左右,畝產4000㎏。早熟,抗寒,不耐乾旱。
花葉西葫蘆又名阿爾及利亞西葫蘆。北方地區普遍栽培。蔓較短,直立,分枝較少,株形緊湊,適於密植。葉片掌狀深裂,狹長,近葉脈處有灰白色花斑。主蔓第五至六節著生第一雌花,單株結瓜3-5個。瓜長橢圓形,瓜皮深綠色,具有黃綠色不規則條紋,瓜肉綠白色,肉質緻密,纖維少,品質好。單瓜重1.5-2.5㎏。播種至開始收穫約50-60日,採收期60天左右,畝產4000㎏以上。較耐熱、耐旱、抗寒,但易感病毒病。
阿太:山西農科院育成的一代雜交種。葉色深綠,葉面有稀疏白斑。矮生,蔓長33-50㎝,節間短,第一雌花著生於第五六節,以後節節有瓜,採收期集中。嫩瓜深綠色,有光澤,老熟瓜呈黑綠色。50天后可採收,畝產5000㎏左右。
早青:山西農科院育成的一代雜交種。結瓜效能好,瓜碼密,早熟。播後45天可採收,一般第五節開始結瓜,單瓜重1-1.5㎏。採收250g以上的嫩瓜,單株可收7-8個。瓜長圓筒形,嫩瓜皮淺綠色,老瓜黃綠色。葉柄和莖蔓均短,蔓長30-40㎝,適於密植。畝產4000㎏以上。本品種有先開雌花的習性,為讓早期雌花結瓜,需蘸2,4-D。
站秧:黑龍江省地方品種,東北地區栽培較多。主蔓長30-40㎝,節間極短,可直立生長,適於密植。葉片較大,有刺毛,缺刻深裂。嫩瓜長圓柱形,瓜皮白綠色,成熟瓜呈土黃色,肉白綠色。單瓜重1.5-2.5㎏,早熟,較抗角斑病和白粉病。播後約44-50天可採收,畝產4000-5000㎏。
黑美麗:由荷蘭引進的早熟品種。在低溫弱光照條件下植株生長勢較強,植株開展度70-80㎝,主蔓第五至七節結瓜,以後基本每節有瓜,坐瓜後生長迅速,宜採收嫩瓜平均每個嫩瓜重200g左右。瓜皮墨綠色,呈長棒狀,上下粗細一致,品質好,豐產。每株可收嫩瓜10餘個,老成瓜2個(單瓜重1.5-2㎏)。適於冬春季保護地栽培和春季露地早熟栽培,畝產4000㎏左右。
灰採尼:從美國引進的雜交種。外形與“花葉西葫蘆”相似,唯葉缺裂稍淺。生長勢旺,抗病性強,果實生長快,坐果率高。
長蔓西葫蘆:河北省地方品種。植物匍匐生長,莖蔓長2.5m左右,分枝性中等。葉三角形,淺裂,綠色,葉背多茸毛。主蔓第九節以後開始結瓜,單株結瓜2-3個。瓜圓筒形,中部稍細。瓜皮白色,表面微顯稜,單瓜重1.5㎏左右,果肉厚,細嫩,味甜,品質佳。中熟,播後60-70天收穫。耐熱,不耐旱,抗病性較強。畝產3000-4000㎏。
綠皮西葫蘆:江西省地方品種。植株蔓長3m,粗2.2㎝。葉心臟形,深綠色,葉緣有不規則鋸齒。第一雌花著生於主蔓第四至六節。瓜長橢圓形,表皮光滑,綠白色,有稜6條。一般單瓜重2-3㎏。嫩瓜質脆,味淡。生長期100天左右,畝產2000㎏以上。
無種皮西葫蘆:甘肅省武威園藝試驗場育成。種子無種皮,為以種子供食用的品種。植株蔓生,蔓長1.6m,第一雌花著生於第七至九節,以後隔1-3節再出現一朵雌花。瓜短柱形,嫩瓜可做蔬菜。老熟瓜皮橘黃色,單瓜重4-5㎏。每100㎏能採收種子1.5㎏。種子灰綠色,無種皮,千粒重185g。種子供炒食或制糕點。
一窩猴北京地方品種,華北均可栽培。植株直立,分枝性強,葉片為三裂心臟形,葉背茸毛多,主蔓第六至第八節出現雌花,以後連續7-8片葉節節都有雌花,單株結瓜3-4個。瓜短柱形,埠瓜皮深綠色,表面有5條不明顯的縱稜,並密佈淺綠網紋。老熟瓜皮橘黃色,單瓜重1-2㎏。果實肉質嫩,味微甜,肉厚瓤小。播種至開始收穫約50-60日,採收期45天左右,畝產4000㎏。早熟,抗寒,不耐乾旱。
花葉西葫蘆又名阿爾及利亞西葫蘆。北方地區普遍栽培。蔓較短,直立,分枝較少,株形緊湊,適於密植。葉片掌狀深裂,狹長,近葉脈處有灰白色花斑。主蔓第五至六節著生第一雌花,單株結瓜3-5個。瓜長橢圓形,瓜皮深綠色,具有黃綠色不規則條紋,瓜肉綠白色,肉質緻密,纖維少,品質好。單瓜重1.5-2.5㎏。播種至開始收穫約50-60日,採收期60天左右,畝產4000㎏以上。較耐熱、耐旱、抗寒,但易感病毒病。
阿太:山西農科院育成的一代雜交種。葉色深綠,葉面有稀疏白斑。矮生,蔓長33-50㎝,節間短,第一雌花著生於第五六節,以後節節有瓜,採收期集中。嫩瓜深綠色,有光澤,老熟瓜呈黑綠色。50天后可採收,畝產5000㎏左右。
早青:山西農科院育成的一代雜交種。結瓜效能好,瓜碼密,早熟。播後45天可採收,一般第五節開始結瓜,單瓜重1-1.5㎏。採收250g以上的嫩瓜,單株可收7-8個。瓜長圓筒形,嫩瓜皮淺綠色,老瓜黃綠色。葉柄和莖蔓均短,蔓長30-40㎝,適於密植。畝產4000㎏以上。本品種有先開雌花的習性,為讓早期雌花結瓜,需蘸2,4-D。
站秧:黑龍江省地方品種,東北地區栽培較多。主蔓長30-40㎝,節間極短,可直立生長,適於密植。葉片較大,有刺毛,缺刻深裂。嫩瓜長圓柱形,瓜皮白綠色,成熟瓜呈土黃色,肉白綠色。單瓜重1.5-2.5㎏,早熟,較抗角斑病和白粉病。播後約44-50天可採收,畝產4000-5000㎏。
黑美麗:由荷蘭引進的早熟品種。在低溫弱光照條件下植株生長勢較強,植株開展度70-80㎝,主蔓第五至七節結瓜,以後基本每節有瓜,坐瓜後生長迅速,宜採收嫩瓜平均每個嫩瓜重200g左右。瓜皮墨綠色,呈長棒狀,上下粗細一致,品質好,豐產。每株可收嫩瓜10餘個,老成瓜2個(單瓜重1.5-2㎏)。適於冬春季保護地栽培和春季露地早熟栽培,畝產4000㎏左右。
灰採尼:從美國引進的雜交種。外形與“花葉西葫蘆”相似,唯葉缺裂稍淺。生長勢旺,抗病性強,果實生長快,坐果率高。
長蔓西葫蘆:河北省地方品種。植物匍匐生長,莖蔓長2.5m左右,分枝性中等。葉三角形,淺裂,綠色,葉背多茸毛。主蔓第九節以後開始結瓜,單株結瓜2-3個。瓜圓筒形,中部稍細。瓜皮白色,表面微顯稜,單瓜重1.5㎏左右,果肉厚,細嫩,味甜,品質佳。中熟,播後60-70天收穫。耐熱,不耐旱,抗病性較強。畝產3000-4000㎏。
綠皮西葫蘆:江西省地方品種。植株蔓長3m,粗2.2㎝。葉心臟形,深綠色,葉緣有不規則鋸齒。第一雌花著生於主蔓第四至六節。瓜長橢圓形,表皮光滑,綠白色,有稜6條。一般單瓜重2-3㎏。嫩瓜質脆,味淡。生長期100天左右,畝產2000㎏以上。
無種皮西葫蘆:甘肅省武威園藝試驗場育成。種子無種皮,為以種子供食用的品種。植株蔓生,蔓長1.6m,第一雌花著生於第七至九節,以後隔1-3節再出現一朵雌花。瓜短柱形,嫩瓜可做蔬菜。老熟瓜皮橘黃色,單瓜重4-5㎏。每100㎏能採收種子1.5㎏。種子灰綠色,無種皮,千粒重185g。種子供炒食或制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