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盤創企業策劃

    1、明確資料指標的定義、口徑和使用場景。產品經理(目前資料分析師不是每個公司都有的)要能清楚地和開發人員描述資料指標到底是什麼,有哪些維度,在哪個頁面或哪個場景之下發生;2、層層剝離,窮舉指標產品經理為了保證資料的準確性,要儘可能地將指標拆解,拆解到不能拆解為止。同時也要分清哪些是核心指標,哪些是主要指標,哪些是次要指標;3、資料指標和使用者結合新使用者做了什麼?老使用者做了什麼?付費使用者做了什麼?非付費使用者又做了什麼?流失使用者在流失之前做了什麼?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將資料指標和不同的使用者結合起來分析;4、資料指標要多問為什麼資料不是光光用來看的,還要多問為什麼。產品經理要有資料敏感性,要問為什麼,為什麼這個指標今天波動這麼大,為什麼留存率這段時間有好轉。資料不是用來看的,要明白資料帶給我們的資訊,這樣才達到訓練產品思維的意義;

  • 2 # 花千樹之萬國來朝

    作為企業中高層的職業經理人,怎麼才能建立產品思維?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產品思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能夠對產品的使用者體驗和發展方向有敏銳的嗅覺,能夠抓住使用者心理,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具有對產品的戰略、產品的架構、產品使用者體驗的敏銳直覺和理性的思考分析,有效解決使用者需求,這是產品思維最核心的基本點。

    產品思維決定了創業的前景和未來。

    一、建立使用者體驗思維:第一是搞清楚你的預期使用者真正想要什麼。不要憑藉自己的空想對著產品自嗨,而是真正地理解使用者需求,把產品做“對”。提煉出特定使用者群共同的體驗需求的特徵,產品未來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站在你的目標使用者角度考慮問題,站在他們的立場看待自己的產品,而不是站在你個人或者小團體的立場。第二是產品場景化思考能力。“產品場景化”就是你能夠把使用者使用產品的每一個細節流程都思考清楚,沒有不合理反人性的地方,給使用者更好的體驗。成語“設身處地”、“事無鉅細”的含義,就是對產品場景化最形象的要求。

    二、建立大資料思維:大資料驅動產品和運營。一是透過資料定位問題,能夠透過大資料的分析,找出你產品當前的核心問題。需求定位有沒有問題?推送的使用者是不是精準?產品的一些環節流程有沒有問題?......二是透過資料發現機會。能夠透過資料發現使用者的需求在哪裡,探索使用者的高潮在哪裡......

    三、問題導向思維與結果導向思維的結合:一是有目標地做每一件事。不管是一個產品還是一個過程,都應該有具體清晰的目標,梳理清楚面前任務的引數和優先順序,而不是盲目被動的迎接不期而至的問題。二是.解決問題,追求結果。追蹤市場,問題導向,按照優先順序,一個個去解決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目標導向,所有的努力只是為了最終目標,必要時要做出割捨和犧牲,砍掉枝葉,扶持主幹快速成長。

    四、商業價值和企業文化考量。產品的帶來的商業價值是否與企業戰略、品牌目標、效益目標相符;有產品投入上是否存在資源限制;產品所帶來的持續創新是否與企業文化和品牌帶來正面能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老一輩的俗語至今已經不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