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L世界觀
-
2 # 密探零零發
作為清宮劇的《延禧攻略》,除了女主角魏瓔珞這個奇葩之外,其它在人物服裝、裝束等方面尊重歷史,堪稱一部良心之作,直接打臉《如懿傳》。特別是在清朝乾隆皇帝選秀女的時候,特別要求秀女要有6個耳洞(一耳三鉗)。那麼,為何在清朝選秀女的時候這麼注重這所謂的“一耳三鉗”呢?
實際上,這個“一耳三鉗”是滿族的傳統習俗。歷史上的女真人(滿族人)自古以來從生下來那一刻起,就會立即被薩滿在每邊耳朵上扎三個耳洞,兩耳共計六耳洞,被稱為“一耳三鉗”。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六個耳洞,它們代表了滿族人的血統。同時漢人和蒙古人雖然也有耳洞,但與滿族人的人耳洞有很大的區別,因此“一耳三鉗”也成為了滿族人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重要標誌。
歷史上,按照習俗,滿族女子一旦出生,無論貧賤都要打6個耳洞。當然,有錢的人家會在耳朵上佩戴金、銀、玉、珍珠等耳環,而沒有錢的人家就只能佩戴銅耳環。清朝的乾隆皇帝、嘉慶皇帝、道光皇帝等皇帝都多次要求滿族女子必須嚴格遵守這一習俗。
特別是在清朝皇帝選秀女的時候,清朝的皇帝們非常關注秀女的耳洞部位和數量,一旦出錯,不僅不能被選上,而且秀女和她的父母都要受到責罰。這個滿族習俗即使到了光緒皇帝大婚的時候,隆裕皇后依然是三對珍珠耳飾。“一耳三鉗”從清朝建立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甚至在民間初年還曾有滿族女子是如此裝扮的。
清朝的皇帝們之所以如此注重“一耳三鉗”的習俗主要是因為從清朝入關以後,就透過“剃髮易服”,企圖同化漢人,因此滿清的統治者們特別推崇本民族的習俗,大力提倡滿族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強調本民族屬性,防止本民族被同化,禁止滿漢通婚。
綜上所述,“一耳三鉗”這一習俗,既是滿族人的特有標誌,也是他們自認為滿族人血統高貴的象徵。而清朝的皇帝在選秀女的時候,透過對“一耳三鉗”這一習俗的關注,以此向滿族人傳達一種對本民族文化的態度,引領滿人向傳統文化和習俗迴歸。說白了就是強調本民族的屬性,防止被同化。各位,你們說呢?
回覆列表
古代滿族女子,出生時就會打6個耳洞,稱為“一耳三鉗” 這是滿人的習俗。
文字有記載,乾隆帝曾說過:“旗婦一耳帶三鉗,原滿洲舊風,斷不可已飾,聯選包衣佐領之秀女,皆帶一墜子,相沿至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即禁止”
在清朝時,為了區分滿族和漢族女子的區別,滿族姑娘會在耳朵上打6個耳洞,而漢族姑娘只可以打兩個耳洞,這不但是遵守習俗,也是一種硬性規定。
“一耳三鉗”這個習俗,不管從皇后,公主到百姓都要遵守。
在滿族女子選秀時,還有專門的人來檢查那些選秀的女子是否有6個耳洞,如果沒有不僅會被取消資格,還會面臨嚴厲的懲罰,甚至可能還會丟了性命。
每個名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而我們漢族的姑娘就不用這麼麻煩,愛打幾個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