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明建文帝朱允炆(1377-1402?),太祖朱元璋次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其兄雄英六歲早夭)。懿文太子早薨後,洪武二十五年被立為皇太孫,成為合法的皇位繼承人。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崩,太孫即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在位四年,“誕布維新之政”,其年號“建文”,與太祖之“洪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透露出建文的治國意向:結束開國的重武政風,建立明代的文治。

    建文帝畫像

    建文帝雖進行了一些較為重要的改革,然最為後世關注的確是導致其身敗名裂的“削藩”問題。周、湘、齊、代、岷諸王相繼被囚或被廢,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於建文元年七月打著“誅奸臣,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靖難”。朝廷的實力遠在燕王之上,近四年的戰爭,燕王“旋破旋守,惟得北平、保定二府”。但就在相持階段的時候,燕王突然轉變策略,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直取南京,並於四年六月一舉攻克。野史記載,燕王改變策略的原因是一些不滿建文嚴格管理的宦官逃奔燕王,洩露宮中密情:重兵在外,京師空虛。不論事實如何,燕王的戰略取得了成功。

    靖難之役地圖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兵攻克南京,“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即位,革除建文年號,仍以洪武紀年,改明年為永樂元年。焚燬建文朝一切史料,兩次重修《明太祖實錄》,篡改歷史。今可見最早的一部記錄建文朝事之書為永樂初成書的《奉天靖難記》,該書不用建文年號,直呼建文帝“允炆”,稱官軍為“賊”,目齊泰、黃子澄等為“奸臣”,極盡歪曲之能事。今本《明太祖實錄》洪武三十一至三十五年即以之為史源,僅將一些汙穢之語稍加修飾。

    關於建文帝的下落問題,官方為穩定人心,以“焚死”書之,併為其發喪,“以天子禮葬之”,然而建文卻並無陵寢,這給後世留下了巨大的謎團。據目前的研究,自明中期正德年間開始誕生建文帝不死而出亡的傳說開始,傳說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建文逐漸由獨自出亡,到後來一人隨從出亡、二人隨從,到明末《致身錄》、《從亡隨筆》的描寫中,變成了二十二人隨亡,往來大江南北數十年,遍遊名勝,儼然大旅行家,正統年間還歸大內。這些傳說反映了明代中後期人們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對建文帝的懷念,對忠義精神的弘揚等情感。然而,並不能以之來證明建文出亡的真實性,這一歷史謎案目前並無答案。

    南明弘光朝追諡建文為“讓皇帝”,廟號“惠宗”;清乾隆元年,追諡其為“恭閔惠皇帝”。故後人多以明惠帝稱之。

    參考文獻:

    1.《明史》卷四《恭閔帝紀》

    2.王崇武:《明靖難史事考證稿》

    3.吳德義:《政局變遷與歷史敘事:明代建文史編撰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有哪些聯邦制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