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時評

    諾貝爾獎目前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物與生理、經濟學、文學和和平獎共有6大獎項。據統計,總共有900多人獲得了諾貝爾獎,至今健在的還有300人略多。總體上看來,除了和平獎外,諾貝爾其他各個獎項的獲得者仍然是有目共睹的本領域的權威。和平獎雖然由於評委會主要是基於西方立場,所以在一些並不欣賞西方民主制度的人看來,這個獎不夠權威。

    但實際上,在絕大多數時候,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比如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而且有時,諾貝爾評獎委員會似乎有意選擇一些特定的案例來試圖引導諾獎頒獎物件的與時俱進。這就是巴基斯坦年輕的女性權益活動家馬拉拉獲得諾獎的原因。所以,我們並不能輕易武斷地認定諾貝爾和平獎沒有那麼權威了。

    而諾獎的幾大傳統的自然科學獎項,仍然保持著其傳統的毋庸置疑的權威性。之所以人們會覺得其權威性下降,實際上是因為現代科學的分工日益精細,科學家在總體上都把自己在本領域同行中的認可,看得遠遠高於公眾的認可。這就導致了像愛因斯坦、費曼、卡爾·薩根這樣的明星科學家越來越少,霍金去世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這就給很多非專業的公眾一個感覺,即獲得諾獎的耳熟能詳的科學家的名字越來越少,所以其權威性似乎也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新的以網路或社交媒體為平臺的獲取知識的方式也導致人們對權威的消解。相比傳統媒體往往把一些重要科學家奉為神明不同,新興的自媒體對諾獎獲得者的很多描寫都更加活潑,但硬幣的另一面就是這些獲獎者的高大上的權威性也被消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面對權、錢、利、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