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一個需要拯救的靈魂。
《莎菲女士的日記》這篇日記體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女青年在外獨自闖當,生活上和情感上產生的一些糾紛。獨特的故事圍繞此展開。主人公莎菲女士是一個新時代女性,但她的內心又充滿了矛盾、鬱悶和糾結。
“太陽照到紙窗上時,我在煨第三次的牛奶。昨天煨了四次。次數雖煨得多,卻不定是要吃,這只不過是一個人在颳風天為免除煩惱的養氣法子。這固然可以混去一小點時間,但有時卻又不能不令人更加生氣,所以上星期整整的有七天沒玩它,不過在沒想出別的法子時,又不能不借重它來象一個老年人耐心著消磨時間。”預示著莎菲和別人不同,莎菲,真是很奇怪。
莎菲是乘著個性解放的走出家門的知識女性,走上社會後,她發現並不能尋找到自己的理想,甚至找不到可以“對話”的人,好朋友只能在生活上關照卻不能理解她。異性的朋友又令她失望,葦弟這個大男孩只會每日將淚水撒在她的手背上,凌吉士漂亮的外表下掩蓋的是庸俗齷齪的靈魂。這一切在發生在一個封建傳統意識的人身上似乎沒有什麼,但莎菲卻是一個不同於封建社會女性的現代女性,這就決定了她不可能適應舊的社會。
孟悅和戴錦華的《浮出歷史地表》對《莎菲女士的日記》作出過如下判斷:莎菲對凌吉士的慾望本身已是異化的。漂亮的身材,鮮紅嫩膩凹下去的嘴角、柔發、騎士般的風度舉止,傳奇中的理想情人。這一切能夠使莎菲迷戀的東西,都是按男性都市生活色相市場上的標準塑成的。也就是說,莎菲的慾望與其說是她一己的,不如說是男性中心的都市生活意識形態所製造並施予所有女人的。因此,莎菲的矛盾並不是思想中“愛情”和“慾望”的矛盾,而是兩種“自我”之間的矛盾。
莎菲的日記裡有這樣一段話:“他單獨在我面前時,我覷著那臉龐,聆著那音樂般的聲音,心便在忍受那感情的鞭打!為什麼不撲過去吻他的嘴唇,他的眉梢,他的……無論什麼地方?真的,有時話都到口邊了:‘我的王!准許我親一下吧!’但又受理智,不,我就從沒有過理智,是受另一種自尊的情感所裁製而又咽住了。唉!無論他的思想怎樣壞,他使我如此癲狂的動情,是曾有過而無疑,那我為什麼不承認我是愛上了他咧?並且,我敢斷定,假使他能把我緊緊的擁抱著,讓我吻遍他全身,然後他把我丟下海去,丟下火去,我都會快樂的閉著眼等待那可以永久保藏我那愛情的死的來到。唉!我竟愛他了,我要他給我一個好好的死就夠了……”這突出的表現了莎菲“愛情”和“慾望”的矛盾。
從莎菲想透過“死亡”來解脫她的困境,但糾纏著她的幽靈卻在現實中維持著她的生命、她的行為,甚至她的日記。如果說五四新文化思想中自由民主、個性解放的理性到了莎菲的時候已經成了資本主義實質吸納的一部分,那麼,如何為以“個性解放”為代表的“新思想”招魂,或者,這從根本上是否可能,就成了一個必須思考的嚴肅問題。這個問題真的是那個時代才能回答。
“悄悄的活下來,悄悄的死去,啊!我可憐你,莎菲!”這是丁玲日記體小說的最後一句話,也是莎菲女士日記的最後一段話。這是莎菲的自述。可憐的莎菲,需要的拯救,得來自那個世界!
莎菲,一個需要拯救的靈魂。
《莎菲女士的日記》這篇日記體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女青年在外獨自闖當,生活上和情感上產生的一些糾紛。獨特的故事圍繞此展開。主人公莎菲女士是一個新時代女性,但她的內心又充滿了矛盾、鬱悶和糾結。
“太陽照到紙窗上時,我在煨第三次的牛奶。昨天煨了四次。次數雖煨得多,卻不定是要吃,這只不過是一個人在颳風天為免除煩惱的養氣法子。這固然可以混去一小點時間,但有時卻又不能不令人更加生氣,所以上星期整整的有七天沒玩它,不過在沒想出別的法子時,又不能不借重它來象一個老年人耐心著消磨時間。”預示著莎菲和別人不同,莎菲,真是很奇怪。
莎菲是乘著個性解放的走出家門的知識女性,走上社會後,她發現並不能尋找到自己的理想,甚至找不到可以“對話”的人,好朋友只能在生活上關照卻不能理解她。異性的朋友又令她失望,葦弟這個大男孩只會每日將淚水撒在她的手背上,凌吉士漂亮的外表下掩蓋的是庸俗齷齪的靈魂。這一切在發生在一個封建傳統意識的人身上似乎沒有什麼,但莎菲卻是一個不同於封建社會女性的現代女性,這就決定了她不可能適應舊的社會。
孟悅和戴錦華的《浮出歷史地表》對《莎菲女士的日記》作出過如下判斷:莎菲對凌吉士的慾望本身已是異化的。漂亮的身材,鮮紅嫩膩凹下去的嘴角、柔發、騎士般的風度舉止,傳奇中的理想情人。這一切能夠使莎菲迷戀的東西,都是按男性都市生活色相市場上的標準塑成的。也就是說,莎菲的慾望與其說是她一己的,不如說是男性中心的都市生活意識形態所製造並施予所有女人的。因此,莎菲的矛盾並不是思想中“愛情”和“慾望”的矛盾,而是兩種“自我”之間的矛盾。
莎菲的日記裡有這樣一段話:“他單獨在我面前時,我覷著那臉龐,聆著那音樂般的聲音,心便在忍受那感情的鞭打!為什麼不撲過去吻他的嘴唇,他的眉梢,他的……無論什麼地方?真的,有時話都到口邊了:‘我的王!准許我親一下吧!’但又受理智,不,我就從沒有過理智,是受另一種自尊的情感所裁製而又咽住了。唉!無論他的思想怎樣壞,他使我如此癲狂的動情,是曾有過而無疑,那我為什麼不承認我是愛上了他咧?並且,我敢斷定,假使他能把我緊緊的擁抱著,讓我吻遍他全身,然後他把我丟下海去,丟下火去,我都會快樂的閉著眼等待那可以永久保藏我那愛情的死的來到。唉!我竟愛他了,我要他給我一個好好的死就夠了……”這突出的表現了莎菲“愛情”和“慾望”的矛盾。
從莎菲想透過“死亡”來解脫她的困境,但糾纏著她的幽靈卻在現實中維持著她的生命、她的行為,甚至她的日記。如果說五四新文化思想中自由民主、個性解放的理性到了莎菲的時候已經成了資本主義實質吸納的一部分,那麼,如何為以“個性解放”為代表的“新思想”招魂,或者,這從根本上是否可能,就成了一個必須思考的嚴肅問題。這個問題真的是那個時代才能回答。
“悄悄的活下來,悄悄的死去,啊!我可憐你,莎菲!”這是丁玲日記體小說的最後一句話,也是莎菲女士日記的最後一段話。這是莎菲的自述。可憐的莎菲,需要的拯救,得來自那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