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iioo358

    偏義複詞就是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連起來當作一個單詞使用,實際只取其中一個詞的含義,另一個詞作陪襯。如口語中:“有個好歹”(“好”“歹”相反,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兇”),“不計得失”(偏在“失”),“聽聽動靜”(偏在“動”)。在語文課本中出現很多,如:“晝夜勤作息”(偏在“作”)(《孔雀東南飛》)“勤心養公姥”(偏在“姥”)(同上)“我有親父兄”(偏在“兄”)(同上)“其日牛馬嘶”(偏在“馬”)(同上)“世上有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偏在“飢”)(《論積貯疏》)“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偏在“深”)(《石鐘山記》)“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偏在“入”)(《鴻門宴》)“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偏在“存”)(《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偏在“異”)(同上)“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偏在“害”(《〈指南錄〉後序》)判斷是否是偏義複詞以及偏向哪一個詞。要聯絡上下文來分析。如“勤心養公姥”,課文中只提到阿母,便是偏向“姥”;“我有親父兄”,課文中寫到劉兄逼婚,而隻字未提其父,便是偏向“兄”。再看下面兩例:“夫擊饔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史記?李斯列傳》)“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芙蕖》)兩句中的“耳目”都是偏義複詞。前一偏在“耳”上,後一偏在“目”上。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一切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都是偏義複詞。有時即使是同樣的兩個詞,用在這裡是偏義複詞,用在別的地方也許就不是。如:“冀緩急或可救助”(《譚嗣同》)“故鹽鐵均輸,可以通委財而調緩急。”(《鹽鐵論?本義》)兩例中都有“緩急”,但前一是偏義複詞,指危急的時候;而後一卻是一併列片語,指物資的過剩和緊缺,即有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3 9100F、銳龍1600×和銳龍2600哪個價效比更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