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教,喻也”意思為:高明的教師善於用啟發的方法教育學生,其具體內容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出自《學記》: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擴充套件資料:
《學記》對後世的影響:
《學記》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其中很多東西,不僅是教育史上的首創,而且經過兩千多年教育實踐的檢驗,即使放在現代教學理論的範疇中,也仍然閃爍著生命的火花。它是研究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和實踐的寶貴資料。書中在總結先秦儒家教學經驗基礎上提出的教學原理,教學原則與方法,以及尊師重道的思想,對中國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是中國也是世界珍貴的教育遺產之一。
《學記》全文雖然只有1229個字,但卻對中國先秦時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經驗做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它不僅對中國古代教育史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後人認真地研究、借鑑。
參考連結:
“君子之教,喻也”意思為:高明的教師善於用啟發的方法教育學生,其具體內容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出自《學記》: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擴充套件資料:
《學記》對後世的影響:
《學記》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其中很多東西,不僅是教育史上的首創,而且經過兩千多年教育實踐的檢驗,即使放在現代教學理論的範疇中,也仍然閃爍著生命的火花。它是研究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和實踐的寶貴資料。書中在總結先秦儒家教學經驗基礎上提出的教學原理,教學原則與方法,以及尊師重道的思想,對中國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是中國也是世界珍貴的教育遺產之一。
《學記》全文雖然只有1229個字,但卻對中國先秦時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經驗做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它不僅對中國古代教育史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後人認真地研究、借鑑。
參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