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姓屬於滿族右翼鑲藍旗。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皇族旁支愛新覺羅·阿塔受命回京任永陵副尉。阿塔姓愛新覺羅,是努爾哈赤三祖父(即努爾哈赤祖父的三弟)索長阿之孫龍錫的次子,生於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公元1632年),隸滿洲右翼鑲藍旗。康熙七年升山西巡撫,康熙八年降為四品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授永陵副尉,康熙三十年(1691)年)六月授永陵總尉,七年後因年老解職,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卒,年85歲,生子十三,其中六人留居於腰站村,成為今天腰站村愛新覺羅肇氏的六大支派。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皇族旁支愛新覺羅·阿塔受命回興京任永陵副尉。他攜帶十三個兒子中的七個兒子離京赴任。一路風塵僕僕,曉行夜宿,走到腰站地方,見這裡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覺得這裡確實是個好地方,便對家人說:“這個地方很好,我們要佔!”兒子們也附合說:“要佔!要佔!”於是,這裡從此便被稱作了“腰站”(這是腰站村村名來歷三種說法之一,也是肇姓村民最認可的說法)。阿塔遂將其六個兒子及其家小留在腰站,只帶第十二子巴圖赴永陵上任。阿塔的六個兒子在腰站村繁衍生息至今,由是逐漸形成了今日以肇氏滿族為主的腰站村。阿塔當年留在腰站村的六個兒子居住分佈是:留格居街裡,察馨居街前,尹登居西北山根下,察庫丹居西頭后街,哲爾懇居東邊,賽必圖居後臺子。
肇姓屬於滿族右翼鑲藍旗。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皇族旁支愛新覺羅·阿塔受命回京任永陵副尉。阿塔姓愛新覺羅,是努爾哈赤三祖父(即努爾哈赤祖父的三弟)索長阿之孫龍錫的次子,生於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公元1632年),隸滿洲右翼鑲藍旗。康熙七年升山西巡撫,康熙八年降為四品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授永陵副尉,康熙三十年(1691)年)六月授永陵總尉,七年後因年老解職,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卒,年85歲,生子十三,其中六人留居於腰站村,成為今天腰站村愛新覺羅肇氏的六大支派。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皇族旁支愛新覺羅·阿塔受命回興京任永陵副尉。他攜帶十三個兒子中的七個兒子離京赴任。一路風塵僕僕,曉行夜宿,走到腰站地方,見這裡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覺得這裡確實是個好地方,便對家人說:“這個地方很好,我們要佔!”兒子們也附合說:“要佔!要佔!”於是,這裡從此便被稱作了“腰站”(這是腰站村村名來歷三種說法之一,也是肇姓村民最認可的說法)。阿塔遂將其六個兒子及其家小留在腰站,只帶第十二子巴圖赴永陵上任。阿塔的六個兒子在腰站村繁衍生息至今,由是逐漸形成了今日以肇氏滿族為主的腰站村。阿塔當年留在腰站村的六個兒子居住分佈是:留格居街裡,察馨居街前,尹登居西北山根下,察庫丹居西頭后街,哲爾懇居東邊,賽必圖居後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