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少年不再年少216444058

    中國龍的發展分為3個時期。

    第一期是春秋以前,可稱之為“古代龍”。古代龍多作匍匐爬行狀,結構形態比較粗陋,蛇身獸頭,保持著爬行動物的特點。

    但它們的形狀極為豐富,也異常怪異。或尖角,或齒角,或無角,或長鼻,或卷鼻,或無鼻,或多鰭,或一鰭,或無鰭,或一足,或前後有足,或無足……它們帶著一身粗野與狂放,暴力與恐怖,展示著神秘的威力。這不僅反映著上古時代大陸地方文化未經系統化之前的形態,同時也反映著野蠻的部落兼併戰爭時代的文化特色。

    第二期從戰國到唐代,可稱之為“中世龍”。這是龍的形態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中世龍”開始脫去了爬行動物的特點,從匍匐走向飛騰。龍的體態多呈S形,顯得剛健有力。形態結構也開始複雜化,出現了頭髮、節毛,角開始分杈,由原先的牛角變為鹿角,羊須的特徵開始突出,有時則表現為獸身。

    而且氣勢漸增,表現出不可一世的姿態來。如漢畫磚上的青龍龍頭高舉,引頸長嘯,大有騰身欲飛之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世龍不管龍姿怎樣變化,形態怎樣不同,除圓形造型外,它們的頭大多奮力高舉,或引頸欲鳴,有引身向上的飛動趨勢。這一點與古代龍和現代龍,是大不相同的。這種造型藝術,乃深深植根於強盛的專制帝國與夷夏文化大融合的歷史運動之中。

    第三期是宋以後,可稱之為“現代龍”。宋以後,龍的形態基本定型,所以宋、元、明、清七百年,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現代龍的主要特點是蜿蜒多姿,通體華美,雖仍保持著不可一世的威嚴,但卻失去了中世龍的剛猛。

    它們的頭角由短變長,呈叉狀,但卻沒有進攻性,而展示的是一種“威儀棣棣”的容度。上顎由卷變直,口由深變淺,原始龍帶血的巨口,變成了滿足生存需求的覓食工具。身軀延長,鬚髮長飄,身體的各個部分表現得極為協調,優美的姿態更富有神韻。它標誌著民族性格的成熟與民族文化的基本定型,標誌著一個歷史時代的終結。完美意味著不再發展,成熟意味著走向衰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過情人節沒有經驗,該怎麼做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