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蓬:被風捲起遠飛的蓬草,自喻.作者把自己比作是四處飄零、沒有根基的蓬草,表現了內心的孤寂無助的感情.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裡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感情總是複雜萬端的,不管是出於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所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並不同於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政治鬥爭有關. [層次結構]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裡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裡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然後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 這首詩敘事直白平實,語言簡單樸素,內容明晰易懂.作者奉使出徵,獨當重任,以徵蓬、歸雁自比,點出春行之時令,寓悲涼之情於壯美之色中,大漠奇觀,非“孤”、“圓”不能形容,勁拔而蒼茫,溫暖而感傷,寫景壯觀,氣勢流暢,無怪《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亦細味其趣,以為再無“孤”、“圓”更有情有理的兩字.可見其對仗之工,用字之確.
徵蓬:被風捲起遠飛的蓬草,自喻.作者把自己比作是四處飄零、沒有根基的蓬草,表現了內心的孤寂無助的感情.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裡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感情總是複雜萬端的,不管是出於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所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並不同於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政治鬥爭有關. [層次結構]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裡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裡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然後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 這首詩敘事直白平實,語言簡單樸素,內容明晰易懂.作者奉使出徵,獨當重任,以徵蓬、歸雁自比,點出春行之時令,寓悲涼之情於壯美之色中,大漠奇觀,非“孤”、“圓”不能形容,勁拔而蒼茫,溫暖而感傷,寫景壯觀,氣勢流暢,無怪《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亦細味其趣,以為再無“孤”、“圓”更有情有理的兩字.可見其對仗之工,用字之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