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佳期如夢將至

    自性自在,是保留自己的性格,讓自己不被世間太多東西束縛,讓自己活的更輕鬆。不昧因果,是不機械地依賴因果、迷信因果、固執因果,而是相信因果是變異而通的規律。佛教中的因果,不只是我們嘴中常說的善惡因果、前世因果,而是以緣為主體,連線前因、後果的一條系統的思維方式。無論什麼樣的因,善或者惡或者無善無惡,都是需要有外界條件的協助才可以產生不同的果報,這種外界的干擾和促進因素,佛法中叫“緣”。有因、有緣,而後才有果。在這種緣的作用下,使世界萬物不斷變化、發展,這就是緣起法則。 機械地執著、迷信因果,就會以為有因必定有果,而後等待、迷惑、甚至落入虛幻妄想。只要有執著,或者看的過重,或者看的過輕,都會產生心理的苦惱,無明,不理智的思維,錯誤的執著和判斷,是這些苦惱的根源。 而不昧因果的人,則知道如何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影響因果的外緣,知道由於“緣”的變化,而使果得以變化、延緩,這就是自助、自救、自我承擔的意義。隨時在剋制、在阻止,這就是一種斷絕壞結果發展的外緣。只要自己隨時有提醒有防護有覺悟,就能夠產生根本性的改變。在禪宗中,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稱開悟,禪家一概斥之為“野狐禪”。這取自一個著名的禪宗公案: 百丈禪師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聽法並隨眾散去。有一日卻站著不去。師乃問:“立者何人?”老人云:“我於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說不落因果。結果墮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  師雲:“汝但問。”  老人便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  師雲:“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大悟。告辭師雲:“我已免脫野狐身。住在山後。乞師依亡僧禮燒送。”  次日百丈禪師令眾僧到後山找亡僧,眾人不解,師帶眾人在山後大盤石上找到一隻已死的黑毛大狐狸。齋後按送亡僧禮火化。  原來,佛教的修因證果,正是因果律的體現。老人以為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恰恰陷入了邪見,屬於“大妄語”,結果受了“野狐身”之報。宋代無門慧開禪師批評他誤把“識神”認為“真心”,是“野狐見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羽毛球怎麼發球才有效羽毛髮到對方什麼位置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