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馮唐是一位頗負盛名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在漢文帝時年齡已經較大了,但官職卑微,不受重用。到景帝時,略有升遷,但不久被免官閒居,後來漢武帝尋求賢才,聽到人們盛讚馮唐,就召見了他,但這時馮唐已九十餘,不能復為官,這就是“馮唐易老”的故事。
馮唐青壯年正逢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時期,政治上還較清明,兩位皇帝還比較勵精圖治,但馮唐一直沒得到重用,空有滿腹經綸,難遂報國之心,直到白髮皓首,也沒得到施展的機會,難怪事隔700多年王勃年紀輕輕就發出“馮唐易老”的感嘆。
李廣是漢武帝時的名將,漢朝對匈奴的戰爭大小七十餘仗,他都參加了,而且英勇善戰,匈奴聞風喪膽,稱他為“飛將軍”。唐詩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一千古絕唱,可謂婦孺皆知。但就是這麼一位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名將,最終也不得封侯之賞,而和他同時參加對匈奴作戰的將領中,才能和聲望遠遠比不上他卻被封侯的達數十人。“飛將軍”李廣最後在一次追擊匈奴的戰鬥中迷失道路,引咎自殺。全軍將士痛哭失聲,“百姓聞之”“無老壯皆為垂涕”,這就是“李廣難封”的悲劇。
“馮唐易老”和“李廣難封”這兩件史實,都發生在漢朝,都和漢武帝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有關。前者是他想用馮唐而為時巳晚,後者的賞罰不明他是難辭其咎的。這兩件令人嘆惋的故事,反映了“家天下”的封建統治者壓制人才、浪費人才和用人的主觀隨意性。他們的“求賢”“訪賢”是出於“權欲”的需要,他們的“論功行賞”只不過是施展“權術”的一個虛偽口號,而“聖心好惡”才是對臣下行賞貶謫的標準。這是封建社會的一大痼疾,也是造成“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根本原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馮唐是一位頗負盛名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在漢文帝時年齡已經較大了,但官職卑微,不受重用。到景帝時,略有升遷,但不久被免官閒居,後來漢武帝尋求賢才,聽到人們盛讚馮唐,就召見了他,但這時馮唐已九十餘,不能復為官,這就是“馮唐易老”的故事。
馮唐青壯年正逢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時期,政治上還較清明,兩位皇帝還比較勵精圖治,但馮唐一直沒得到重用,空有滿腹經綸,難遂報國之心,直到白髮皓首,也沒得到施展的機會,難怪事隔700多年王勃年紀輕輕就發出“馮唐易老”的感嘆。
李廣是漢武帝時的名將,漢朝對匈奴的戰爭大小七十餘仗,他都參加了,而且英勇善戰,匈奴聞風喪膽,稱他為“飛將軍”。唐詩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一千古絕唱,可謂婦孺皆知。但就是這麼一位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名將,最終也不得封侯之賞,而和他同時參加對匈奴作戰的將領中,才能和聲望遠遠比不上他卻被封侯的達數十人。“飛將軍”李廣最後在一次追擊匈奴的戰鬥中迷失道路,引咎自殺。全軍將士痛哭失聲,“百姓聞之”“無老壯皆為垂涕”,這就是“李廣難封”的悲劇。
“馮唐易老”和“李廣難封”這兩件史實,都發生在漢朝,都和漢武帝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有關。前者是他想用馮唐而為時巳晚,後者的賞罰不明他是難辭其咎的。這兩件令人嘆惋的故事,反映了“家天下”的封建統治者壓制人才、浪費人才和用人的主觀隨意性。他們的“求賢”“訪賢”是出於“權欲”的需要,他們的“論功行賞”只不過是施展“權術”的一個虛偽口號,而“聖心好惡”才是對臣下行賞貶謫的標準。這是封建社會的一大痼疾,也是造成“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