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年味變淡了,過年越來越沒意思,除了傳統文化漸行漸遠,還是我們長大了,不再有過年的驚喜?
林清玄說,喝茶不在於準備好茶葉,而在於準備喝茶的好心情。
其實過年也一樣,成年人自然不如兒時的天真,能品味簡單的快樂。更由於時代前進得太快,豐衣足食的生活,我們已經失去了盼望過年的心情,因為沒有期盼,哪有得之樂趣?不妨以"吃”來憶苦思甜一下好了。
在李谷一唱的歌中有這麼一句:"吃一串冰糖葫蘆,就算過節,一日三餐就著這麼一碗大碗茶"的日子,誰不期盼相對苦日子中的好日子,過一回豐足年呢?
兒時的四川童謠這樣唱的:紅蘿蔔蜜蜜甜,看著看著要過年;娃兒要吃肉,大人沒得錢!"好不辛酸。再後來免不了渴望"天天吃肉當過年"了。八零後的人,大約不會理解"打牙祭"的快樂,沒有這樣的記憶了。
就拿當年條件好的,過年可以多幾分供應來說,二師兄說一人有二兩豆筋,可是平常吃不著的,現在誰拿豆筋當稀罕物?大白兔奶糖,多少人童年的幸福回憶?
菜油多二兩也不敢買魚吃,有一回公司分了三斤大鯽魚拿回去,捱了全家一頓臭罵,為什麼不買兩斤"寶肋肉”,吃頓回鍋肉,魚不出油不說,要費好多油才行啊!要知道奶奶煎個回鍋胡豆,都必弄碗洗鍋湯,說豆不吸油都殘鍋裡了……
從飢餓想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還要吃出文化來的追求,人們對吃的要求層次也上升很多,對團年飯的要求越來越高,感覺幸福的閥值也水漲船高。
春節的意義在於,親情和團圓的永恆追求,不必感嘆年味淡了,誰願意再去過那寒酸的年呢?
要惜福回望過去,為的是歡樂時,別忘了過去的艱難,因為無苦不覺甜,……
很多人覺得年味變淡了,過年越來越沒意思,除了傳統文化漸行漸遠,還是我們長大了,不再有過年的驚喜?
林清玄說,喝茶不在於準備好茶葉,而在於準備喝茶的好心情。
其實過年也一樣,成年人自然不如兒時的天真,能品味簡單的快樂。更由於時代前進得太快,豐衣足食的生活,我們已經失去了盼望過年的心情,因為沒有期盼,哪有得之樂趣?不妨以"吃”來憶苦思甜一下好了。
在李谷一唱的歌中有這麼一句:"吃一串冰糖葫蘆,就算過節,一日三餐就著這麼一碗大碗茶"的日子,誰不期盼相對苦日子中的好日子,過一回豐足年呢?
兒時的四川童謠這樣唱的:紅蘿蔔蜜蜜甜,看著看著要過年;娃兒要吃肉,大人沒得錢!"好不辛酸。再後來免不了渴望"天天吃肉當過年"了。八零後的人,大約不會理解"打牙祭"的快樂,沒有這樣的記憶了。
就拿當年條件好的,過年可以多幾分供應來說,二師兄說一人有二兩豆筋,可是平常吃不著的,現在誰拿豆筋當稀罕物?大白兔奶糖,多少人童年的幸福回憶?
菜油多二兩也不敢買魚吃,有一回公司分了三斤大鯽魚拿回去,捱了全家一頓臭罵,為什麼不買兩斤"寶肋肉”,吃頓回鍋肉,魚不出油不說,要費好多油才行啊!要知道奶奶煎個回鍋胡豆,都必弄碗洗鍋湯,說豆不吸油都殘鍋裡了……
從飢餓想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還要吃出文化來的追求,人們對吃的要求層次也上升很多,對團年飯的要求越來越高,感覺幸福的閥值也水漲船高。
春節的意義在於,親情和團圓的永恆追求,不必感嘆年味淡了,誰願意再去過那寒酸的年呢?
要惜福回望過去,為的是歡樂時,別忘了過去的艱難,因為無苦不覺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