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洋網
-
2 # 世界一卒
謝謝邀請!你問的這個問題,我好在去年清明節放假,我去過廣東戰友那裡。他們曾向我介意過《清明四味食品》。有乳豬、清明蕎、甘蔗和艾餈四種傳統食品。後來我又翻了書籍《南漵風情——海珠民間風俗》記述,清明自古以來就蘊含著寒食文化,雖然寒食節日漸遠去,但精華仍保留在廣府的民間清明食俗中。書中也說到上面的那四種菜餚,這也是廣府人最喜歡的菜品。
在嶺南地區,廣府人家也在清明時節祭祖思親、踏青插柳,並形成以乳豬、清明蕎、甘蔗和艾餈為主的“清明四味”飲食文化。
據書籍《南漵風情——海珠民間風俗》記述,清明自古以來就蘊含著寒食文化,雖然寒食節日漸遠去,但精華仍保留在廣府的民間清明食俗中。其中,乳豬、清明蕎、甘蔗和艾餈四種傳統食品在清明節最為常吃,被稱為“清明四味”。
乳豬
在廣府地區,豬是清明節的祭祖重頭戲和應節食物。廣東人喜歡用烤乳豬祭拜先人,祭祖後再以家庭為單位分適量的豬肉,剩餘部分則用作當晚的聚餐菜餚,古時有“太公分豬肉”的說法,指的是古時家族祭祖結束後,用作祭品的中豬會分發給每位上山祭祖的男丁,寓意應祖先之命,蔭及子孫。
每年清明前,烤乳豬都成為酒樓、市場燒臘檔的招牌熱銷品,市民為買到質量上乘、外皮香脆的烤乳豬,不惜下訂金預訂或“排長龍”現場購買。
清明蕎
在很多廣州人看來,完成祭拜並分了豬肉後,仍不算完成清明祭祖的“任務”,市民會將豬肉帶回家或帶到酒樓,配上清明時蔬製作“燒肉炒蕎菜”或“乳豬炒蕎菜”。
其實,清明食用蕎菜也符合廣州人“不時不食”的飲食習慣。蕎菜分為菜蕎和頭蕎,菜蕎鱗莖嫩細,又名為清明蕎,常用來炒叉燒或雞蛋;頭蕎鱗莖粗大,專門用來製作酸酸甜甜的餐前小吃。而清明時節出產的蕎菜,莖白脆爽無渣,纖維細嫩,經常食用可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甘蔗
清明節吃甘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又因為甘蔗有“頭尾”之分,且節節相連,寄託著家族不斷開枝散葉,繁衍生息的期盼。凡參與“行清”的家庭成員,祭拜結束後都會吃上一節爽甜的清明甘蔗。“從頭吃到尾,沒吃完是不能扔掉的。”95後的小陳說,從小她爸媽就這樣教導,據說把甘蔗吃好,以後做事情才會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老廣”文叔介紹,用作拜祭的甘蔗需要經過特別處理,斜切成段,並保留蔗頭蔗尾,“過去有在墳地種甘蔗的習慣,保留的蔗頭蔗尾會在祭拜後插進泥中,讓其自由發芽生長。”
艾餈
《話說我們的節日》一書提及,清明時節,艾草生長旺盛,分佈各地的客家人會利用鮮嫩的艾草製作艾團或艾飯等特色小吃,據說有趨吉辟邪、活血去風,健脾消滯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