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雷姐的機械空間
-
2 # 赤焰噠噠噠
這個東西是真的妥妥的黑科技,這是人類歷史上所引爆過的威力最大的炸彈。其設計當量超過1億噸TNT,後來前蘇聯當局考慮到爆炸會影響到鄰國,產生外交事件。於是對沙皇炸彈的爆炸當量進行削減。經過減重,核彈的爆炸當量最終為5000萬噸TNT,是當年扔在廣島小男孩原子彈的整整3800倍。黑科技歸黑科技,前蘇聯的這顆炸彈太大了,圖-95轟炸機雖然可以拉著飛,但是投彈的時候也會影響到自己。所以理論上來說,這玩意兒沒有實戰效能,純粹屬於前蘇聯給世界安排的一場煙花秀。
-
3 # 維姬小姐
人類鑽探極限-科拉超深鑽孔
冷戰時期,為了和美國進行科研競賽,前蘇聯在科拉半島臨近挪威國界的地區開始一項科學鑽探。其中最深的一個鑽孔科拉超深鑽孔是世界上最大垂直深度的人工井,有12263米之深。
鑽探工作從1970年代開始,到1994年因蘇聯解體,經費不足停止。
蘇聯政府曾宣稱他們在9500米深處左右,蘇聯人發現了富含黃金和鑽石的丰度層。這個說法很大程度上是忽悠美國人的。
20多年來,科拉鑽孔一直是世界之最。直到2008年和2011年被在卡達的阿肖辛油井和俄羅斯的OP-11油井打破。
-
4 # 使用者9068045452168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皇氫彈
在美蘇大搞核競賽的年代,的蘇聯地搞出來一款,真正令對手聞風喪膽的核武器,一顆名叫大伊萬的超級核彈,這是人類至今製造過的不管是在威力上最強大的炸彈,原本設計當量相當於一億噸TNT,不過蘇聯的領導人擔心試爆後的核子落塵對環境的嚴重影響,決定將核彈減半為5000萬噸當量,但是其威力仍然是二戰“小男孩”原子彈的3846倍。 在沙皇炸彈的實驗中,爆炸造成的地震波環繞地球三圈仍能被儀器感知,整個歐亞大陸甚至在這場爆炸中移動了8毫米大,整個歐亞大陸啊!整個爆炸規模在全世界所有已知爆炸規模中排名第二,僅次於不知道多大爆炸威力的恐龍滅絕的隕石坑事件。
-
5 # 沐風談兵論道
在中國提起蘇聯,對他的感情應該是又愛又恨。在中國剛成立的時候,百廢待興,是蘇聯伸出了援助之手。而在後來又妄圖想把中國變為蘇聯的附屬國。對於蘇聯的解體也是感到十分的可惜。拋開政治因素不說,蘇聯那個時期的軍事技術足以讓現在的人驚歎。在蘇爭霸的過程中蘇聯有很多黑科技,即便是放到現在,也可以被稱得上是黑科技。比如說磁暴步兵啦,天啟坦克啦,基洛夫飛艇啦。當然這是開玩笑的,不過在現實中蘇聯的武器並不比這遜色多少。
安-225運輸機。蘇聯研製的安-225運輸機,是當今世界上起飛重量最大的運輸機,而且是體積最大的。它所運載的貨物並不是一般的士兵或者是軍事裝備,而是一架太空梭-暴風雪號太空梭。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它的體積到底有多麼的龐大。安-225運輸機機長84米,翼展寬度達到88.4米。最大的起飛重量可以達到640噸。在當前世界上來說安-225運輸機可以說是運輸機中的巨無霸了。
裡海怪物。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的間諜衛星在裡海發現了一種奇怪的不明飛行物體。它的外形奇特,可以貼近海面飛行。這是前蘇聯研製的一種祕密飛行器,它採用翼地效應進行飛行。裡海怪物全長101.4米,翼展寬度為40米。使用8臺渦噴發動機作為動力。可以攜帶6枚反艦導彈。最關鍵的是裡海怪物可以貼近海面飛行,這使得它更不容易被敵方發現。不過因為裡海怪物造價昂貴,而且出過多次事故,後來被擱置了下來。現在還在研究翼地飛行器的國家也只有中國了。
玩過紅警的朋友應該都比較熟悉光稜坦克。在冷戰時期,蘇聯就已經制造出了類似的坦克。1K-17坦克,這種坦克並不是像遊戲中表現的那樣,使用鐳射進行殺傷攻擊。而是採用所發射出去的鐳射干擾敵方戰鬥機的電子偵察系統。使對方變成瞎子和聾子。不過依靠現在的技術,如果提高鐳射發射器的功率,那麼也完全可以將它變為紅警中的光稜坦克。
隕落的蘇聯,留給了我們太多的傳奇。
-
6 # 小油瓶侃歷史
冷戰時期美蘇對峙,在無休止的軍備競賽中,雙方都把軍事裝備的設計製造推向白熱化,一大批奇特、怪異的武器和裝置被製造出來。
尤其是前蘇聯,他們的軍工產品粗獷奔放、人機工程及其惡劣,操作上也不友好,外觀上以傻大黑粗而著稱。不過在粗糙的外表下,隱藏了一些了蘇聯工程師們創造的一系列“黑科技”奇蹟,他們土樣結合,創造了眾多具有想象力的武器。
在美蘇大搞核競賽的年代,主張暴力美學的蘇聯“不負眾望”地搞出來一款,真正令對手聞風喪膽的核武器-大伊萬,這是人類至今製造過的不管是在體積、重量、威力上最強大的炸彈,原本設計當量相當於一億噸TNT,不過蘇聯當局擔心試爆後的核子落塵對環境的嚴重影響,決定將核彈減半為5000萬噸當量,但是其威力仍然是二戰“小男孩”原子彈的3846倍。
在沙皇炸彈的實驗中,爆炸造成的地震波環繞地球三圈仍能被儀器感知,整個歐亞大陸甚至在這場爆炸中移動了8毫米,整個爆炸規模在全世界所有已知爆炸規模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恐龍滅絕的隕石坑事件。
此後,蘇聯停止了更大氫彈的研發,用蘇聯科學家的話說,“我們可以製造更大的,但是不想炸到自己”
超頻-6單兵核手提箱蘇聯冷戰時間的核武器不僅向大型化發展,在小型化的道路上也越走越遠。蘇聯的超頻-6就是小型化的代表,超頻-6是一種單兵核手提箱,是專門研發給蘇聯的特種部隊和克格勃使用的,其重量輕、威力大,是世界上最小的核彈。
設像如果射頻-6被克格勃特工偷偷帶入美國,會給美國帶來什麼樣的恐慌。
蘇聯別裡耶夫飛機設計局於1973年研製的水上反潛機VVA-14,設計師巴爾第尼帶領一個設計小組研製出來用於水上反潛的VVA-14中型垂直起降水陸兩用飛機,VVA-14的機身如同汽車的車身一樣,短而狹小,僅留出一個安置機組人員的短艙,該飛機即可在陸地上使用,又可以在水上和雪地上使用,甚至可以在海里航行,他可以在任何氣象條件下從海上作戰水域起降。
該飛機於1972年首飛,但由於沒有得到蘇聯海軍的支援,後來流產,現在僅剩一架的VVA-14飛機殘骸遺留在俄羅斯聯邦中央空軍博物館。
2A3聚光器原子炮,口徑達406mm,重量64噸,最大射程25.6千米
2A3聚光器原子炮是蘇聯為應對美國M65原子巨炮而生產的自行原子榴彈炮。2A3聚光器原子炮只能發射由火箭助推的高爆榴彈或戰術核彈,炮車自身不攜帶炮彈,由專用的彈藥車供彈,並由車尾的小吊車裝彈,射速每2-5分鐘1發。
2A3聚光器原子炮僅在1957年紅場閱兵式露過一次面,由於蘇連戰術火箭和導彈的研製成功,2A3聚光器原子炮於1960年退出蘇軍現役裝備,成為博物館中的展品。
1966年地效飛行器首飛成功,由於飛行器非常大,又在裡海航行,所以綽號“裡海怪獸”,機身背部裝有6管P-280反艦導彈,用於反艦用途。
截止1982年,蘇聯共建成2艘裡海怪獸,用於兩棲登陸作戰,航速高達300節,可運送80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米12信鴿重型運輸直升機,是蘇聯上世紀60年代製造的迄今為止最大的雙旋翼直升飛機,兩翼分別帶有一個螺旋槳,每個直徑達到35m,當他們旋轉起來,螺旋槳可觸碰的死亡地帶長達67m,這個寬度超過了波音747。
米12採用並列雙旋翼佈局,有兩個5旋翼,配備4臺發動機,單臺功率4125千瓦,機翼為反梯形,起落架為前3點式。
後來由於渦輪軸發動機取得較大進展,超大型直升機採用常規佈局成為可能,因此米12專案下馬,為米26直升機讓路。
紅色警戒2中盟軍坦克的原型
1983年美國透露出要建立一個反導彈的戰略防禦計劃,計劃在敵方導彈進入大氣層前進行攔截,這讓求勝心極強的蘇聯感到莫大的侮辱,蘇聯於是著手研究對策,因此極地號天基武器就浮出水面。
極地號,長度37米,最大直徑4.1米,品質80噸,運載火箭為能源-t,預定軌道280公里LEO,傾角64度,瞄準系統:雷達+光學瞄準系統,防禦系統:雲鋇發電系統+黑色磨砂噴漆,武器裝備:1兆瓦的二氧化碳鐳射炮,無後座發射系統用於部署核太空雷。
1970年蘇聯在加裡寧機車廠製造了SVL高速噴氣實驗火車頭,SVL的噴氣發動機來自雅克-40科技的AN-25渦扇發動機,在執行測試期間,SVL最高速度達到了300KM,但由於當時的鐵路條件受限,根本無法承受300KM/H的超高速度,SVL象徵性的實驗之後便被封存。
-
7 # 好奇而已716
蘇聯擁有世界第一的陸軍,世界第二的空軍和海軍,蘇聯擁有常備部隊300萬,後備部隊多達幾千萬,戰艦上千艘,戰機幾千架,還有4萬多枚核彈頭,數量上遠遠超過美國。除了這些蘇聯還擁有很多黑科技,連美國的自愧不如。
那麼我們來看下蘇聯的這些黑科技:
-
8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無論特定的科學是什麼,無論該科學在哪個政治體系中運作,所產生的知識都與民族國家的目標有一定的關係。這些目標因國家而異,例如,美國和蘇聯強調武器研究,但中國和法國以科學獨立和自力更生為主。那個時代科學技術實踐的變化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冷戰的特定政治、焦慮和願望造成的。
冷戰時期美國在某些領域領先,蘇聯在其他領域領先。
美國國防部實際上在1981年也問過他們自己這個問題。
美國人預測,根據他們當時對蘇聯技術的了解,蘇聯在23個科學領域無疑處於領先地位,美國在18個領域領先。
在科羅廖夫的強大領導下,蘇聯在太空競賽的早期確實領先於美國。人造衛星確實引發了美國恐懼,美國第一次衛星發射的失敗(被蘇聯嘲笑)進一步加深了恐懼。萊卡犬、加加林、特列什科娃、列昂諾夫和許多世界上的第一次,直到美國在69年登月。儘管如此,蘇聯還是在第一次在行星上軟著陸和第一個空間站獲得了加分。
以20世紀70年代的蘇聯經濟發展勢頭,有美國人提出蘇聯經濟可能在1976年超過美國。但沒有發生。美國人進一步將日期改為2011年,但蘇聯的計劃經濟在70年代開始停滯,最終導致91年解體。
回覆列表
蘇聯從建立到解體的1922年至1991年69年間,曾經作為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國抗衡的國家,也作為在中國建國初期援助我們建設的老大哥, 其在20世紀產生了許多重大的技術成就和創新,包括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太空中的人類以及第一顆登陸另一個星球金星的探測器等等。並且蘇聯擁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上最大的常備軍。而蘇聯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實在太多太多了,因此在下文,將會列舉出筆者認為在軍事方面等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較大的幾項蘇聯科技成就。
無尾翼飛機技術與我們平常所見的飛機技術相比,其沒有尾翼系統,美國目前使用的最先進的隱身轟炸機B-2就採用了這種技術。該技術自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被製造出來後就在不斷被各國科學家設計師所研究,但是該技術最早的實際應用則是在蘇聯時代的鮑里斯·伊萬諾維奇·謝拉諾夫斯基,他於1924年開始測試無尾翼飛行滑翔機,最終生產了螺旋槳為動力驅動的BICh-3。
隨著材料和構造方法的重大突破,BICh-3, BICh-14,BICh-7A等飛機成為可能。謝拉諾夫斯基和安東諾夫(製造AN-225飛機公司的創始人)等人也通過設計無尾BOK-5和OKA-33(Antonov有史以來第一架飛機)等飛機而成為蘇共的焦點,這些飛機被指定為“可自行提供動力的滑翔機”,因為它們與當時流行的滑翔機相似。切拉諾夫斯基在1932年提出的BICh-11與霍滕兄弟和阿道夫·加蘭德參加了1933年第九屆滑翔機比賽。其後謝拉諾夫斯基在1947年設計的BICH-26是超音速無尾翼飛機的第一次設計嘗試,不過當時的蘇聯軍方並沒有重視他的設計,而他本人也於1960年去世。但這項技術卻在美國收到重視,並且被應用在B-2幽靈轟炸機上。
軍用無人機器人技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時期,其形式是德國歌莉婭遙控無人爆炸裝置和蘇聯的無線遙控坦克。不過最為人熟悉的是德國的歌莉婭無人自爆裝置,但該裝置正式被軍用則是在1942年了,而蘇聯的無人坦克技術,則是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期的時候,當時蘇聯生產了一系列的無線遙控無人坦克,其設計目的是降低士兵的戰鬥風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初期的冬季戰爭中,被首次應用於實戰。遙控坦克由一個控制裝置在500-1,500米的距離內通過無線電控制,兩者組成了一個遙控組合。蘇芬戰爭中的紅軍在在冬季戰爭中使用了遙控坦克,並且在在蘇德戰爭開始前在東部戰線也部署了至少兩個遙控坦克營。這些遙控坦克大多為T-18,T-26,T-38,BT-5和BT-7等坦克改裝而來, 裝備了DT機槍,噴火器,煙霧發生器,有時甚至是安裝了幾百千克炸藥的自爆坦克。
飛行坦克是20世紀幾次失敗的實驗專案。該實驗本打算將輕型坦克拖曳或攜帶在飛機下面,以空投滑翔進入戰場,以支援傘兵部隊。早在1930年代,蘇聯就測試了將空降兵裝入裝甲載具後進行空投的試驗,但該試驗最終導致空投的載具落地解體,以至於最後該試驗被終止。 後來,蘇聯使用重型轟炸機攜帶T-27坦克和T-37坦克輕型坦克降落在戰場上,並進行了空投式輕型坦克(分別是攜帶和不攜帶降落傘)的試驗。在1941年,空降部隊獲得了T-40輕型坦克進行測試,但最終實驗結果並不完全令人滿意, 因此在1942年,蘇聯空軍下令奧列格·安東諾夫(就是上文提到做無尾翼飛機的那位)設計用於滑降坦克的滑翔機。安東諾夫在T-60輕型坦克上增加了一個可拆卸的外掛機翼,上面裝有由木頭和編織物製成雙層機翼和雙尾翼。儘管算是完成了成功(或者應該說是半成功)的試飛,但由於能以160 km / h的速度拖曳它的飛機,導致該專案被放棄。在二戰後,蘇聯繼續開發為空降兵部隊有效部署裝甲載具的方法,但重點已經是從大型固定翼飛機進行傘降部署,以使他們的空降兵部隊也完全機械化,最終研製出了可以由降落傘和緩衝火箭組合的BMD-1和BMD-2型空降步兵戰車,而中國的空降兵也由此應用了04式空投步兵戰車。
爆炸反應裝甲想法最早於1949年在蘇聯的鋼鐵科學研究所提出。並且在1960年代生產了第一批預生產測試模型。但是直到1974年國防工業部宣佈尋找最佳坦克防護專案的競賽後,蘇聯才進行更多研究。但同時於1967-69年,西德的研究員與以色列國防軍也進行了類似的工作。在他們聯合研究的基礎上製造的反應裝甲是在1982年黎巴嫩戰爭期被安裝在以色列國防軍的坦克上的。但該理念最先提出則是由蘇聯,而應用的最廣泛的也是蘇聯設計的ERA爆炸反應裝甲盒子,而美國開始重視爆炸反應裝甲,進而推出TUSK改件已是幾十年以後了。
日本海軍的 I-400級潛艇雖然被認為是當今彈道潛艇的前身。但蘇聯是第一個部署現代意義上的彈道導彈潛艇的國家,其第一個實驗性彈道導彈潛艇是改裝的611號專案(祖魯IV級)柴油動力潛艇,其帆罩上裝有單個彈道導彈發射管。這艘潛水艇於1955年9月16日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潛射彈道導彈,即R-11FM(SS-N-1飛毛腿-A型導彈的適應潛艇改裝版)。同時也因為美蘇在彈道導彈潛艇上的爭霸,也使蘇聯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潛艇,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世界上第一枚洲際潛射彈道導彈R-29也是由蘇聯研發的。
蘇聯的航空技術不得不為人讚歎,向量發動機等設計全出自蘇聯人之手。而關於其暴風雪號太空梭,是世界上僅有兩個國家的太空梭之一, 蘇聯的太空梭與美國太空梭不同,美國太空梭是由固體助推器和太空梭自己的液體燃料發動機(由大型油箱供油)共同驅動的,而蘇聯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系統則使用了四臺RD-170液態氧/煤油的火箭發動機。安-225(前文提到的安東諾夫主導的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的)最初是為運輸暴風雪號太空梭而開發的, 它由六個渦輪風扇發動機提供動力,是有史以來最重的飛機,最大起飛重量為640噸(710短噸; 630長噸)。它的翼展在目前正常執行的飛機中是最大的。
說起“裡海怪物”,大家很熟悉了,這傢伙就是一艘大型的地效飛行器,“裡海怪物”全長106米,翼展40米,起飛重量近500噸,動力裝置為8臺VD-7渦噴發動機,航程7500千米。“裡海怪物”的武器也不是吹的,並可攜帶6枚SS-N-2“白蛉子”超音速反艦導彈。所以,這個龐大的傢伙和奇特的外形,也算是蘇聯時期有名的黑科技代表武器產品了。
在蘇聯存在69年的時間裡,還留下了其他許多各種各樣的科技成就,為人類的科學史和軍事史畫下了濃厚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