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線譜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數音樂所使用一種記譜方式。他的歷史相當久,不過目前的體制,大約是在十六世紀所底定的。而簡譜的起步較晚,在十七世紀時由法國出現,其後經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紀下才逐漸奠定其規格。並傳入日本,再傳入中國。其實大約是清末民初的時候。目前使用簡譜的,大概以有華人的地方最多了。除了國樂以外,流行歌曲,吉他,甚至於在大陸有些合唱等等,都使用了簡譜。對於大多數由業餘開始學國樂的人來說,簡譜還是最先入門的一種記譜方式。而音樂班的學生,如果是從小學起的,則有些直接就使用五線譜,沒有使用簡譜。如果是在大一點的,則可能是兩者並用。所以,以我的經驗來說,有人只會看簡譜,拿到五線譜就得翻成簡譜才看得懂;有的人只會看五線譜,跟他唱首調旋律他還會被搞混了;有人兩種都可以看,但是其中一種看的速度與正確率較高! 對於只會看五線譜,不會看簡譜的人,大都是自幼接受固定調線譜的觀念,所以一時難以理解首調的觀念,自然也就不容易使用簡譜了。如果當初使用的是首調線譜的觀念,應該會容易些。我個人覺得這是因人而異的,重點則在於個人對於首調的體認程度,以及對於固定調五線譜的視唱聽寫能力。在平時的訓練中,當第一遍的視奏完畢,我已經聽到了曲子了,這時候我的聽寫部份,是首調居上風的,所以第二次視奏的時候,我可能就改為一半首調一半固定調了。也就是說音程的關係採用首調安排,部份樂譜也是轉為首調了。樂曲愈是具有明確的首調感,我自動翻譯成首調的比例就愈大,所以,主宰我識譜時心中想法的,其實是耳朵的聽覺。容易聽出首調樂譜的,就自動轉成首調線譜來看;不容易聽出來的,或者小片段一直轉調的,就採用固定調識譜。也就是說看情況,該首樂曲用那個比較方便,就用哪一個方法。上面講的是識譜,時於演奏時音準的控制,則大都是以和聲共鳴好,或者音階進行順耳為準,也就是基本上很少用十二平均率的感覺來演奏。 接下來談談簡譜與線譜各有其優缺點,簡譜的音符,不同音高之間的符號差異,比起線譜的豆芽菜要大得多,所以以可分辨性來說,無疑的簡譜的符號差異,要比線譜的位置差異要來得容易辨認,所以對於初學者的學習,簡譜的確比較快容易上手。五線譜初學看錯行是很常見的,簡譜卻多半是指法不熟而按錯。一個是識譜時候的問題,一個是是識譜後執行時期的問題,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而採用簡譜,對於初學者來說,容易培養首調感,也較於容易建立起首調的聽覺,有助於以首調方式來演奏的音準。上手容易,轉調也容易,但是對於首調感不明確,臨時記號多的曲子,學簡譜的人就比較缺乏這樣的訓練了。簡譜的實際音高,卻沒有線譜那麼明確,尤其是碰到轉調的時候,更容易出現不確定的情況。 在和聲方面,愈多音出現時,簡譜就愈吃力。因為簡譜符號大,又要加點,迭起來相當暫空間,而且有時必須分神判斷夾在裡面的點到底是屬於哪個音符的。所以當和聲同時出現的數目多到一定程度時,簡譜的識譜就不如線譜簡潔明瞭。至於其它的部份,簡譜與線譜相通之處就很多了,差異性也不大。 對於一般的社團人士,我的建議是還不必非學線譜不可。如何把音準,節奏,技巧,情感等等做好,才是熱愛音樂的人應該先要去追求的。只有當行有餘力時,再去嘗試看線譜,也算是學習了新的東西。至於音樂班的學生以及專業人士,相信兩種都要會看已經是必備的技能了。其實科班教育都有鋼琴課,看線譜應該都不成問題。只有像我這種沒有學過鋼琴,而由民間藝人跳入專業的,才需要特別去訓練自己看五線譜了。
五線譜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數音樂所使用一種記譜方式。他的歷史相當久,不過目前的體制,大約是在十六世紀所底定的。而簡譜的起步較晚,在十七世紀時由法國出現,其後經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紀下才逐漸奠定其規格。並傳入日本,再傳入中國。其實大約是清末民初的時候。目前使用簡譜的,大概以有華人的地方最多了。除了國樂以外,流行歌曲,吉他,甚至於在大陸有些合唱等等,都使用了簡譜。對於大多數由業餘開始學國樂的人來說,簡譜還是最先入門的一種記譜方式。而音樂班的學生,如果是從小學起的,則有些直接就使用五線譜,沒有使用簡譜。如果是在大一點的,則可能是兩者並用。所以,以我的經驗來說,有人只會看簡譜,拿到五線譜就得翻成簡譜才看得懂;有的人只會看五線譜,跟他唱首調旋律他還會被搞混了;有人兩種都可以看,但是其中一種看的速度與正確率較高! 對於只會看五線譜,不會看簡譜的人,大都是自幼接受固定調線譜的觀念,所以一時難以理解首調的觀念,自然也就不容易使用簡譜了。如果當初使用的是首調線譜的觀念,應該會容易些。我個人覺得這是因人而異的,重點則在於個人對於首調的體認程度,以及對於固定調五線譜的視唱聽寫能力。在平時的訓練中,當第一遍的視奏完畢,我已經聽到了曲子了,這時候我的聽寫部份,是首調居上風的,所以第二次視奏的時候,我可能就改為一半首調一半固定調了。也就是說音程的關係採用首調安排,部份樂譜也是轉為首調了。樂曲愈是具有明確的首調感,我自動翻譯成首調的比例就愈大,所以,主宰我識譜時心中想法的,其實是耳朵的聽覺。容易聽出首調樂譜的,就自動轉成首調線譜來看;不容易聽出來的,或者小片段一直轉調的,就採用固定調識譜。也就是說看情況,該首樂曲用那個比較方便,就用哪一個方法。上面講的是識譜,時於演奏時音準的控制,則大都是以和聲共鳴好,或者音階進行順耳為準,也就是基本上很少用十二平均率的感覺來演奏。 接下來談談簡譜與線譜各有其優缺點,簡譜的音符,不同音高之間的符號差異,比起線譜的豆芽菜要大得多,所以以可分辨性來說,無疑的簡譜的符號差異,要比線譜的位置差異要來得容易辨認,所以對於初學者的學習,簡譜的確比較快容易上手。五線譜初學看錯行是很常見的,簡譜卻多半是指法不熟而按錯。一個是識譜時候的問題,一個是是識譜後執行時期的問題,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而採用簡譜,對於初學者來說,容易培養首調感,也較於容易建立起首調的聽覺,有助於以首調方式來演奏的音準。上手容易,轉調也容易,但是對於首調感不明確,臨時記號多的曲子,學簡譜的人就比較缺乏這樣的訓練了。簡譜的實際音高,卻沒有線譜那麼明確,尤其是碰到轉調的時候,更容易出現不確定的情況。 在和聲方面,愈多音出現時,簡譜就愈吃力。因為簡譜符號大,又要加點,迭起來相當暫空間,而且有時必須分神判斷夾在裡面的點到底是屬於哪個音符的。所以當和聲同時出現的數目多到一定程度時,簡譜的識譜就不如線譜簡潔明瞭。至於其它的部份,簡譜與線譜相通之處就很多了,差異性也不大。 對於一般的社團人士,我的建議是還不必非學線譜不可。如何把音準,節奏,技巧,情感等等做好,才是熱愛音樂的人應該先要去追求的。只有當行有餘力時,再去嘗試看線譜,也算是學習了新的東西。至於音樂班的學生以及專業人士,相信兩種都要會看已經是必備的技能了。其實科班教育都有鋼琴課,看線譜應該都不成問題。只有像我這種沒有學過鋼琴,而由民間藝人跳入專業的,才需要特別去訓練自己看五線譜了。